秋天的仪式感来湘阴,做第一个吃鹤龙湖螃

秋风起,蟹脚痒

爱吃蟹的饕餮们翘首以待螃蟹上岸

这一年一度的吃蟹日就像秋天的仪式感

从中秋节开始预热,国庆节到达高潮

秋天只懂得吃阳澄湖大闸蟹的人,不是合格的吃货。肥蟹当道,独沽一味,舌尖会错失多少美味啊。

鲜甜膏肥的螃蟹可不止阳澄湖有,同处在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是螃蟹的天然育肥地,生长在这里的螃蟹也有着教科书式的“青背、白肚、黄毛、金爪”,不但有高颜值,还有着意想不到的独特口感。

为了做个合格的吃蟹人,记者在螃蟹出湖之前,环洞庭湖寻到鹤龙湖螃蟹。

鹤龙湖螃蟹

自带可盐可甜气质的红膏蟹

△鹤龙湖碎片化的螃蟹养殖场。

地处湘江尾闾的鹤龙湖作为湖南省最早一批人工养殖螃蟹的湖泊,有着40余年养蟹历史。

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汪鹏在所著《鹤龙湖记》中写道,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鹤龙湖农场便开创大湖养蟹、稻田养蟹、河蟹寄养越冬、鱼虾混养新模式,至本世纪之初,已达年产成虾30吨、成蟹吨、越冬河蟹5吨。

近几年,秋分一过,去鹤龙湖吃螃蟹成了一股潮流。这里的螃蟹是为数不多的红膏蟹,无需加盐,自带咸甜口感。

水质清冽的鹤龙湖

使得红膏蟹品质更出众

9月初,走进鹤龙湖镇新河村,这是个以养殖虾蟹闻名的美丽乡村。在养殖大户徐浪的螃蟹养殖基地,正巧赶上螃蟹蜕第四次壳。它们躲在茂密“面条”草下,不过五六分钟就蜕去硬壳,没有“盔甲”保护的软螃蟹,耗尽元气,一动不动趴在水草上。水塘两边的白鹭和须浮鸥对它们虎视眈眈。

徐浪一个猛子扎进水塘,随手捞出四只螃蟹。他捏了捏螃蟹倒数第二只腿,偏软,“这个刚蜕壳不久,膏黄还未长满。”又在其他几只螃蟹腿上使用同样手法,有两只螃蟹的腿是硬的,“腿硬的拿回去吃,这就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六月黄。”在鹤龙湖吃六月黄同样用清蒸的方式,这时候的螃蟹带双壳,剥开硬壳还有一层软壳,这就是完整的肉,无需蘸酱,直接吃掉,螃蟹的鲜甜入口,大快朵颐。虽然它的膏黄还未长满,呈稀碎状,但明显看出螃蟹膏黄已经带轻微的橙红色。“鹤龙湖养出的螃蟹跟别处螃蟹最大的不同就是红膏,很多螃蟹是黄膏。”

徐浪有亩精养蟹池,30多亩蟹苗池,这些螃蟹都是引进江苏品牌“长江一号绒螯蟹”自主培育出的湘水红膏蟹。他的种苗蟹池里,每年能自产出1万公斤蟹苗。这些扣子大小的蟹苗取食器下边都带着淡淡的橙红色。鹤龙湖镇1.6万亩螃蟹养殖基地,年产出吨螃蟹也都为红膏蟹。

△密密麻麻的蟹苗。

“这跟鹤龙湖的生态养殖环境相关。”养殖大户张华平解释,鹤龙湖是洞庭湖的上水,水质清冽,水中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环境独特。就算是池塘里养蟹,水都取自地下活水,清澄透澈。不仅适宜螃蟹栖息,还吸引了大量饵料生物,可以进一步育肥螃蟹。

△鹤龙湖养殖场里捞出来的螃蟹。

螃蟹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水中,要养好蟹必须要有好水草。在鹤龙湖螃蟹养殖基地,养蟹人深谙其道。每年春节前夕,养蟹人就开始种水草。在徐浪的精养蟹塘里,每个水塘的水草至少有3种以上,都是螃蟹爱吃的:黑麦草、扁担草、伊乐藻。这些水草长在蟹塘深水区,一年只种一次,但根据螃蟹的生长需求,又需要不停地加草。水草在水中长太长浮出水面,又要不停地割草,若不割容易烂根,污染了螃蟹生活的水域。这些水草净化水质的同时,给螃蟹提供庇护和食物,同时又为它们设置障碍,帮它们练出紧实肌肉。也是这些丰茂的水草,让螃蟹蟹身不易沾泥,没有难闻的土腥味,所以鹤龙湖的红膏蟹不仅膏出众,甜味在蟹中更出众,它的鲜味更纯粹。

螃蟹每天过着“帝王”般的生活

在鹤龙湖湘水红膏蟹养殖基地,母蟹可以长到半斤,公蟹重达8两,这么肥硕的螃蟹是怎么养出来的?

到了养殖基地,让人大开眼界,这些螃蟹每天过着“帝王”般的生活。2、3月撒蟹苗前,养蟹人就给这些螃蟹准备了丰茂的水草,撒蟹苗时又帮它们找好同伴——螺蛳,一起放入池中。这样小蟹们在成长过程不会无聊,螺蛳在生长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净化水质,长大后又能成为蟹的食物。

当它们幸运地存活下来时,养蟹人又给它们配了专职的“保姆”,伺候它们吃喝,换水,帮它们防御天敌。在徐浪的螃蟹基地,伺候螃蟹的“保姆”有50来人,大家分工明细,全方位照料螃蟹。水浑浊里,抽取地下水补充活水;天气热了,怕水中高温缺氧,就用微孔管道和水车式增氧设备增氧。还有“编外”人员每天给螃蟹运送新鲜螺蛳,“那些摸螺蛳的人每天要运送多斤螺蛳过来给螃蟹吃。”这些还不够,池中放入蟹苗后,蟹蟹们这半年时间至少要蜕5次壳,它们几乎每个月要来一次大变身,每一次蜕壳能长大一倍,它们的食量也会跟着长大一倍。这时,又要给它们安排存放食物的大冷库,保证它们的吃食新鲜。

螃蟹是杂食性动物,它们也是真正的“大胃王”。在徐浪的螃蟹养殖基地,给它们冷藏食物的储藏冷库比别人家的双客厅还大,这里冻满了刚从深海打捞上来的鱼虾。粗看这些冻鱼冻虾都是好东西,有沙丁鱼、马鲛鱼、三文鱼、小黄鱼、带鱼、八爪鱼等,让人感慨,“蟹生”可比人生更精彩。“保姆”们每天下午四时准时装好冻鱼虾出门,在蟹池边将鱼虾打成小块,再拌上玉米、黄豆等粗粮,划着小船沿着池边一路抛洒食物。等候食物的可不止螃蟹,还有守在蟹池边成群的鸟儿。螃蟹机警地扒开水草,划水靠近食物,快速钳住海鱼躲进水草,有些速度慢的就会被伺机而动鸟儿吃掉。这样的丛林法则,也淘汰掉一些不灵活的螃蟹。在蟹池边,我们还能看到那些被鸟啄食后留下的蟹壳。更残忍的是,在食物不足,或者蜕壳间隙,螃蟹还会互食同类。

螃蟹有多能吃?徐浪说,在他的养殖基地,每天要喂4千多斤海鱼和多斤玉米,碰到它们大蜕壳,还有给它们加餐。“一般第一壳时,斤蟹苗只要喂3斤粗粮,10斤鱼,第二壳时食物翻一倍,再观察食台情况,吃完了加,一般都是几何倍增的增加食物。”

如此喂养出来的螃蟹肥硕自不必说。就连他家的六月黄都肉质饱满,连小脚上的肉,吃起来都特满足。另外,这样的螃蟹在吃的时候不需要放盐,它本身自带咸甜口味,“鹤龙湖的蟹清蒸就好,锁住本味,咸甜口感,无需蘸酱。”徐浪说,螃蟹里的咸味大概跟它们吃的食物相关。

蜕完第四壳的鹤龙湖螃蟹正在蜕第五壳,这时候膏黄渐渐长满,它们也将迎来“蟹生”中的高光时刻。而鹤龙湖镇原本冷清的余家螃蟹门店早已准备好,只要螃蟹出湖,这里又将是最热闹的吃蟹美食街。

来源:潇湘晨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32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