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养蟹早做准备有备无患,3月塘口常见问
今年2月份的时间已经过大半,3月即将到来,而每年进入3月之后,基本上意味着河蟹养殖工作就全部正式进入新一轮周期了,能否拥有一个好的开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续养殖的顺利与否。
所以,这里我们给大家盘点了一些往年3月份出现比较多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供大家参考:
螃蟹上岸问题;
对于螃蟹上岸乃至是爬边,其实要区分是应激性的还是中毒性的!
其中,应激性的上岸爬边原因有很多,比如自于河蟹从苗塘到成蟹塘口中间的运输引起的、3月份天气多变引发的昼夜温差转变过大引发应激、塘口出现倒藻缺氧问题引发的应激,甚至一些塘口近期如果有过大换水也有可能引发应激。
这些情况都可能会造成螃蟹应激性上岸的情况。
而中毒性的上岸,大多数都是因为之前在清塘的时候残留的清塘药物并没有完全处理掉,尤其是很多地区习惯于使用菊酯类产品泡塘来清塘,所以,如果这些菊酯类药物没有完全清除的话,在之后新一轮养殖周期中,会很容易引发螃蟹上岸。
当然了!
部分情况是塘口内本身菊酯类残留很少,但是塘口边的田埂、滩面上如果有残留较多的菊酯类药物,在遇到下雨天之后,可能会顺着水流进入塘口,也会造成毒素残留超标。
参考解决方式:
应激性:尽量避免长途运输从而降低蟹苗引发应激可能性,同时,在放苗前可以提前泼洒抗应激和强化苗种体质的产品,比如维C应激灵,最大程度提升苗种抗应激能力,除此之外,避免在放苗后进行塘口水体的大排大换,如果需要进行换水加水,建议少量多次进行。
中毒性:如果清塘采用的是菊酯类泡塘,建议在放苗前2天左右解一次毒,并且检测塘口水质指标,并进行试水,放苗后需要2-3天内再次解毒,同时,如果是放苗后已经出现中毒上岸情况,可以选择在晴天时候对塘口进行解毒改底,建议使用底居速解安B这类针对菊酯类残留有比较好效果的改底产品。
塘口白混、红水现象;
一般来说,塘口出现白混是源自于水塘内的枝角类和桡足类虫子出现了大量繁殖,且水中杂质多引发的现象。
部分情况下,如果虫子过多导致水体缺氧,会有早上起来能看到水体表面发红的现象,这是因为大量的枝角类浮在水面上,因为其眼点呈现红色,看起来是红水的现象,这在枝角类虫子缺氧的时候会见到。
参考解决方式:
如果塘口内少量虫子的时候可以进行大量肥水,但是如果虫子数量过多出现白混、红水的现象就需要及时酌情灭杀了,可以在水边使用使用杀虫,但需要顾及塘口内苗种的安全性,不可大剂量使用(灭杀后注意解毒+肥水)。
同时也可以配合捕虫器来进行杀虫。
青苔滋生问题;
3月份是塘口非常容易出现青苔滋生问题的时候,而之所以会这样,多数原因是因为之前清塘不彻底,导致青苔孢子有残留在塘口内,同时,前期没有抓住机会及时去肥水导致塘口前期水瘦,也容易造成青苔滋生的情况。
参考解决方式:
如果在上一轮的养殖周期中青苔问题比较严重,就需要进行彻底的清塘作业了,同时在新一轮养殖前应该及时的肥水。
而如果已经放苗,且3月份青苔问题出现了的话,数量较少的话可以使用草木灰定点的覆盖,使其无法接触阳光进而死亡或者是适当加深一些水位,如果青苔数量比较多了,就需要适当使用一些青苔药来灭杀了。
但这里要注意,在使用药物后需要及时捞出死亡的青苔,避免沉底腐败影响底质,之后还需要及时的使用(水立解)进行解毒,之后再进行肥水作业。
线虫问题;
3月这个时间段是正好处于毛蠓幼虫生长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线虫”,对于线虫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处理,常常会附在水草上啃食水草,对于养殖中的水草危害性比较大。
参考解决方式:
如果塘口内目前还没有进行放苗,可以使用药物适当灭杀,但需要灭杀后解毒+肥水,如果是已经放苗了,可以使用(益藻源)来强化水草粗壮生根,提升抵抗能力。
螃蟹摄食欲望不强;
进入成蟹塘口之后,螃蟹可能会基于新的水体环境的不适应、天气温差的变化,亦或者是中毒,从而引发河蟹出现厌食、食欲不强甚至是拒食的情况。
参考解决方式:
根据不同的螃蟹食欲不强的原因对症下药,同时可以在平时的饲料中添加(金维安),帮助河蟹提升体质的同时,借助其中蕴含的牛磺酸也能起到诱食的效果,再者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煮熟的鱼(河蟹相对饲料会更喜欢吃鱼一些)。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