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吃螃蟹,能从农历六月吃到过年,就问

《红楼梦》中有一回,宝钗帮操持客宴的史湘云出主意: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地里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

若往细了看,里面有句话很特殊——“他家地里出的很好的肥螃蟹”。有钓过螃蟹的或许知道,这蟹是待在池塘里的,怎的还说出在地里?

其实这种说法,来源于天津一带。

众所周知,天津靠海,地势低洼,海河这边蜿蜒曲折入海不畅,经常会造成积水淹田。生活在泥坑里的螃蟹们在成长到籽满膏肥的时候,便成群结对地顺着积水上岸,去田里啃那压弯了杆的高粱穗子。

后来,也就逐渐有了在稻田地里养螃蟹的方法。

不过那时候,为了保护丰收的粮食,人们只好将螃蟹一个个从地里捡起,望着螃蟹一家即将被蒸红的命运,天津人民的口水都从嘴角流了下来。

天津人吃河蟹讲究“七尖八团”,所谓“七尖”是指农历七月里的尖脐雄蟹,“八团”是指中秋节前后的团(圆)脐雌蟹。前清和民国时期,天津西、南郊区都有大量的沼泽地,南郊还有大片的水稻田,适宜河蟹繁殖生长。在天津北运河最南端,有一座面粉厂,因其倾泻的废水营养价值高,周围生长的河蟹异于别处。

照片右上角就是面粉厂,如今已是北运河公园。

河蟹为百味之王,素有“一蟹压百味”之赞美。天津菜中以河蟹为食材的名馔众多。蟹钳被天津人称为“大夹”,鲜美异常。名家诗赞:“螃蟹脐分团与尖,清烹最美是双钳。”以此烹制的天津菜品就有:烹大夹、炒大夹、烧大夹、炝大夹、烩大夹、清蒸大夹和津沽传统风味汤菜“汆大夹麻花”。其他部位天津菜做法也是层出不穷:烹蟹腿、混炒蟹肉、清炒全蟹、生炒全蟹、炸蟹盖、清蒸蟹黄、熘蟹黄、雪衣蟹黄、雪衣蟹油、炸熘蟹油、清蒸蟹油、散花蟹黄、宁河醉蟹、炒蟹油、奶汁扒蟹油等等。“河蟹汤面”还被宁河县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蟹一般在农历六月间完成最后一次蜕壳,新壳软薄如纸,天津人俗称“油盖”,此时的小河蟹体内储备了丰富的营养。油盖螃蟹外观半透明淡青色,体内十分洁净,鲜美异常,心急尝鲜的人在此时掏蟹窝取“油盖”。以此美味烹制的天津名菜更胜全蟹菜品,如雪衣油盖、蛋糕油盖、熘油盖、炸油盖等。

最具天津民间特色的油盖烧菜是“油盖茄子”。先将茄子用油煸炒至老黄色,油盖另锅煸炒,最后烹调料汤汁,浇在茄子上,撒蒜末、姜末即成。油盖鲜香四溢,茄子味美浓厚,余香绵绵,与干饭相配,更是绝顶美味。

除了河蟹,天津还有作为沿海特产的梭子蟹。

咱这这边梭子蟹的吃法跟河蟹一样都是清蒸,同河蟹相比,梭子蟹的肉质更细腻,还有着海鲜特有的鲜甜。

当然,也可以做成江苏醉蟹,是八一三鸭子楼的招牌凉菜。

当然,这一年四季,若只有秋季能以蟹解馋,那未免难捱了些。

在凛冽的冬天,有这样一种小螃蟹爬上了天津人的餐桌。

紫蟹,天津特有水产,最早和银鱼一样,以三岔河口处的为最珍贵。

如今多生长在郊区。大一点的和乒乓球差不多,小的就只跟硬币一样。虽然体积小,但体内蟹黄爆满。跟铁雀、银鱼、韭黄并列被称为天津的冬令四珍。

酸沙紫蟹,天津名菜之一。成菜色泽橙黄,口感酸甜微带咸辣,十分开胃。

七星紫蟹,用紫蟹加蛋清蒸制而成。成菜形似七星,蛋羹白嫩,蟹肉鲜香。可惜的是现在的馆子普遍看不到此菜了。

不过要是到了冬天,那还得说吃火锅。

将冬令四珍中的两珍拿出来,处理好的雪里蕻、紫蟹和银鱼被码放在锅底,然后放水煮沸,加调料调味,这样一道银鱼紫蟹火锅便可上桌。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吃货

锅中清水也可用高汤代替,但为了突出银鱼紫蟹的鲜味有些店家甚至会去掉雪里蕻,故放高汤时也要斟酌是否会影响食材本身的味道。

关于蟹的其他吃法,在天津其实还有很多。有用大饼夹蟹肉的,有蟹肉炒米饭的,还有用蟹做卤子拌捞面的。

自古食蟹就有“四味”之说:“大腿肉”,肉质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蟹黄”,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素,营养丰富。

所以,食蟹时搭配也很重要:蟹肉配姜醋、蟹黄配姜茶。持蟹佐酒,温上一壶陈年的花雕酒,既可以祛除螃蟹的寒气,又可以将螃蟹的鲜美佐以黄酒的醇香,岂不是人间绝味。

天津人吃螃蟹,能解馋瘾能请大客,能从五一吃到过年,但是从没听说一顿饭40、50只的吃。

这就是你想不到的天津人和螃蟹的秘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5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