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有话说古代名人与美食五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毕老师朗读本期节目)

大家好,我是毕老师,在上一期的节目中,我给大家讲了关于苏东坡的美食故事,今天我继续为大家来讲宋代以后,明清时期的几位美食家。

第一位是写《夜航船》的张岱,他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文学家,还是一位美食家。他早年的生活非常富有,中年以后,因为清兵南下,明朝灭亡,他就隐居深山,生活变得清苦起来,晚年的时候,他写了一本《陶庵梦忆》,回忆自己曾经的富足生活,特别提到了自己曾经吃过的那些美食。

在《陶庵梦忆》中,他说自己的饮食有三个原则:非时鲜不食,非特产不食,非精致烹调不食。他特别喜欢吃不同地方的特产,比如山东的秋白梨、福建的红腐乳,苏州的松子糖、橄榄脯,山阴的河蟹、鲥鱼等,并且吃什么饭要配什么水果,喝什么茶,也有自己的一套讲究。他曾说过:“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为蚶,为河蟹。”说蚶与河蟹都是不需要加任何佐料就五味俱全的食物。而吃蟹的时候,要配杭白米的饭,配的水果是橘子、栗子和水菱;喝的茶必须是玉壶冰;而漱口要用的是兰雪茶。可见他是一个多么精致的美食家。

他在一篇专门写吃蟹的文章里说,金秋十月,稻香而蟹肥。河蟹刚捕上来时是青色的,到了饭桌上就变成了金秋的色泽,配上与时令相同的白米饭,再加上几道绿叶小菜,真是令人胃口大开。这河蟹的壳稍稍突起,蟹螯呈紫色,有拳头那么大,里面的肉一定不少。打开蟹盖,里面蟹膏堆积,仿佛白玉脂肪,又好像琥珀的碎屑,粘结成了团状。品尝时觉得味道丰满,即便是山珍海味也难以与它相比。这一段文字让人看得垂涎欲滴。

更有意思的是,他曾经觉得市场上买来的乳制品不够新鲜,竟然亲自养了一头奶牛,这样不光能喝到新鲜的牛奶,而且还可以做成奶茶、乳饼等乳制品。他自豪地说过:“越中地区喜欢吃的人里面,没有超过我的。”在他的另一本专门写美食的书《老饕集》里面,他称自己“自是老饕,遂为诸物董狐。”这董狐是个人名,他是春秋时期晋国一位著名的史官,专门记录历史事件,而张岱称自己是“老饕”,爱好美食,是专门为美食写历史的人。而他也确实无愧于这一称号。

第二位是比张岱稍晚的李渔,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字谪凡,号笠翁,咱们小学生都很熟悉的《笠翁对韵》就是他编写的。李渔通晓音律,不仅在小说、戏剧创作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尤其在戏曲理论方面更是有很深的造诣,被后人称之为“东方莎士比亚”,而且他在饮食方面也有许多独到而精彩的见解,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饮食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集中在《闲情偶寄》这本书中。

在书中,他对于饮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有:重蔬菜、崇简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等八点。

重蔬菜是指他认为蔬菜具有清洁、芳香、松脆的特点,我们不能忽视,要多吃蔬菜;

崇简约是指每餐只要一两个美食就行,不然吃不下,会给肠胃造成负担;

尚真味是要求食材新鲜纯粹,不加配料,尽量品尝食材本身的味道;

主清淡是指口味要以清淡为宜,可使人神爽、气清、少生病,这个饮食理念,完全符合现代人的烹调理论,我记得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提到“五味令人口爽”,意思就是说酸甜苦辣咸这类美食吃得多了,味觉就会丧失,所以吃得清淡是很好的;

忌油腻是指如果吃得太油腻,那你可能要与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打交道了,这一点已经被现代医学所肯定;

讲洁美也很好理解,就是指食材一定要先洗干净,这也与我们今天的食品卫生标准很相似;

慎杀生是指厨师要有仁慈之心,能不杀生尽量不杀生,各种飞禽走兽要谨慎食用。记得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远庖厨”这句话,也是让人们要有不忍之心,不要多造杀孽,这很像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动物保护理念;

求食益,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要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有些所谓的美味,吃起来可能嘴巴很舒服,但是对于身体却是没有什么营养甚至是不好的,这类食物我们也要少吃或不吃。

大家看,这么全面而深刻的美食观念,是一般的美食家所难以做到的,更何况这些观念大多还很符合咱们现代美食的理论,实在是难能可贵。要知道李渔可是生活在几百年前的古人啊。

和张岱一样,李渔也非常精通吃蟹,对蟹情有独钟,他把每年农历的九十月份称为“蟹秋”,因为这时候的蟹最为肥美,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膏黄脂厚、肉质细嫩,真称得上是色香味俱全的极品。到了这个时节,他会让家里人早早地备好大瓮、米酒,用来做醉蟹,甚至连家中专门为他做醉蟹的婢女,也被他改为叫“蟹奴”,而他称自己为“蟹仙”,更好笑的是,他把用来买蟹的钱竟然称为“买命钱”,可见这位美食家真是嗜蟹如命。

李渔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他懂美食,而且还能够创造美食。我们知道,在中国,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但是如果一个人光吃米饭或面食,不免有些单调乏味,李渔当年可能也曾这么想过,所以他以文人的巧思和美食家的手段,创造出了“五香面”和“八珍面”,使一碗普通的米饭和面条经过复杂的加工,产生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味道,备受当时人们的欢迎。这两种面的做法,被他详细记录在《闲情偶寄》中,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说不定可以照样做出来呢。

毕老师认为,张岱和李渔,他们两位生活的时代大致相同,对美食的爱好也很相同,这可能并不是偶然的,表面的口腹之欲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国家板荡,民生多艰,他们心志难伸,报国无门,只有隐迹林泉,寄情美食,所以说对他们两位而言,可能美食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看似洒脱实则无奈的生活态度,他们是以美食来抵消现实带给他们的沉痛,让美食在他们灰色的人生长河中泛起点点光彩,使人生尚有美食这份温暖可依。

这一期的美食故事,毕老师就讲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下期预告

《古代名人与美食(六)》

年5月1日周二

往期回顾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即可查看往期内容)

古代名人与美食(四)

古代名人与美食(三)

书山有路勤为径

毕有话说

古代名人与美食(二)

古代名人与美食(一)

古诗里的科学知识(下)

古诗里的科学知识(中)

古诗里的科学知识(上)

绿意盎然话植树

慈母的爱

春雨之喜

火树银花闹元宵

呼朋唤友

爆竹声声

回家的路

古代考试那些事(下)

古代考试那些事(上)

南山在哪里

元旦和春节

钱的历史

鼻祖是谁

成语辨义

《水浒》小考

齐天大圣

筷子漫谈

十二生肖

尊姓大名

“风”言“风”语

细说《咏鹅》

“道”听途说

国庆说节

《静夜思》新解

终于被你滚到底了

毕有话说

历史掌故,经典诗词,

毕有话说,且听新解。

《未来作家》首档可以听的

文学知识趣味解读栏目,

给你一个新的角度,

助你开拓语文视野。

栏目主持|毕文侠

End

编辑|徐徐

校对|毕文侠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9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