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交流富民强村见实效乡村振兴续华章
去年以来,淮安市洪泽区农业农村局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保障、深化改革创新等举措,切实推动全区高标准巩固脱贫成果,共同富裕质量成色显著提升,年度富民强村帮促工作综合考核位居全市首位、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绩走在全省前列,相关工作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认可。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推进。聚焦拟争取督查激励事项的内容要求,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成立区级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工作组,持续在思想上加压、责任上加强、工作上加力、争取上加效,确保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成绩得到高度认可。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将乡村振兴作为主题,全面部署“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明确兴村富民为乡村振兴的根本落脚点和农村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大力组织实施兴村富民工程,最大限度凝聚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合力。
二是细化责任分工。紧扣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富民强村帮促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要求,结合洪泽实际,由区乡村振兴部门牵头,研究分解工作责任清单下发至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定期开展督查,并将结果作为各镇街、各部门年度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是优化推进机制。实行领导牵头机制,为所有乡村振兴事项明确挂钩区领导,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建立定期观摩机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率队,每季度开展一次乡村振兴观摩活动,既晒成绩,又找差距,全面掀起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定期提请区委、区政府召开乡村振兴专题会议,重点梳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是加大争取力度。积极开展改革创新实践,及时总结特色亮点,适时组织现场观摩活动,邀请省、市主管部门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来洪调研指导,展示成绩、增进感情,为争取工作添加“印象分”。同时,主动出击,由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带队,每月至少1次赴省、市主管部门进行对接汇报、沟通交流,并及时提请区领导一起帮助争取,推动相关工作出色出彩出成果。
二、完善政策保障促提升。坚持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为切入点,不断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和政策保障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实现有效衔接。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稳基础。出台《关于加强乡村振兴机构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全区9个镇街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均配备年富力强、熟悉业务的同志专职从事富民强村帮促工作,确保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重新认定省、市、区级经济薄弱村,选派新一届区委帮促工作队,派驻“第一书记”32人。
二是聚焦产业富民强支撑。围绕推动新“三品一标”建设,做优乡村产业“链状经济区”,建成优质稻米基地面积45.5万亩、年产值超12亿元。围绕推动乡村产业集聚,做强乡村产业“块状经济区”,河蟹养殖面积达8.17万亩、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
三是出台激励政策促发展。由区财政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引导资金,每年动态保持不低于万元,对村集体自办项目以及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提供免息扶持资金或信贷贴息;对村集体招商引资或领办创办项目形成的财力,给予镇街留存部分70%以上的奖补。设立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奖,按当年增收金额给予村干部分级分档奖励;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连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任期内村集体资产净增加达到一定标准的“五强”型村党组织书记,优先选拔选聘进入镇街领导班子。
三、深化改革创新增效能。去年以来,我们坚持将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工作的动力,先后在农村改革方面进行了多项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一是承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国家级改革任务。创新实施防贫保险,构建六项防返贫机制,获国家乡村振兴局报道并推广;先后与多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为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提供超30亿元金融支持,相关创新做法被刊登在“三农”内参《农村要情》上;在49个经济薄弱村探索实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试点,成功签下“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全国第一单,有效保障和助力了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是承担“乡村振兴要素投入保障机制创新”国家级改革试验任务。围绕破除乡村振兴面临的人、地、钱等多重制约因素,以实施乡村“人才引擎”战略为抓手,先后挖掘余名优秀人才输入乡土人才信息库,聘请32名优秀企业家回乡担任“第一书记”“名誉村主任”,帮助落实项目98个;与省农科院合作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研究院,吸引集聚各型人才70人,其中乡土“三带”人才35人。以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为先导,组织开展乡村公共资产资源问题排查处,为持续释放乡村发展空间奠定了基础;灵活运用经营权流转、农业项目开发等方式,不断提升农田、水面等集体资产效益;通过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努力把闲置宅基地、农房、校舍、厂房等“凉资源”变为“热经济”;依托积累的集体资金,积极引导村居开办实体,发展餐饮、民宿、农家乐等业态,确保资金保值增值。严格规范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流程,充分发挥涉农专项资金作用,已累计整合涉农专项资金35项3.66亿元,为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提供了财力保障。
三是承担“新型农村社区宜居宜业长效机制创新”省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探索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新路径,以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为目标,采取市场运作和政策支持相结合的办法,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环境管护、就近就业等领域,深化改革创新,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新模式、人居环境管护新机制、就近就业新路径和乡村产业发展新场景。累计投入资金万元,在岔河镇花海康居社区进行了先行试点,已将该社区逐步打造成为展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新窗口”、乡村治理的“新示范”和共同富裕的“新样板”。
供稿:淮安市洪泽区农业农村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
坚定自信,勇毅前行,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