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问道榆林河蟹游上陕北高原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梦露于涛无定河流域是横山农业的一个“特例”,往北是毛乌素沙漠的风沙草滩,往南是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夹在其中的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为横山滋养出了这片万亩湿地。这里地势平缓,水源光照充足,温差大,是优质稻米产区,种植水稻历史悠久,也是首开陕西稻田养蟹先河的地方。6月29日,榆林市横山区响水镇驼燕沟村,无定河旁,身穿黑色塑胶连身防水服的工人,正在稻田排水沟里拉网“搜查”潜逃的小螃蟹,把它们抓回稻田外缘的围网内。在他身后,一畦畦水田映着天光云影,已经拔节的稻苗像一根根嫩绿的细针伸出水面,水面下,无数蟹苗恣意游动。稻田养蟹,这个早已在全国多地成功推广的成熟生态农业模式,被移植到陕北高原可并不容易。从0到年的亩再到年的4万亩,横山区不仅是陕北“第一个吃螃蟹的”,还成功拓展到了全域。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陕北人过去不养蟹也不爱吃蟹。”横山区水产工作站站长郭宏强说,因为对蟹和市场不熟悉,一开始买的蟹苗、用的技术都有点水土不服,走了不少弯路。“年,我们从稻田养蟹养殖模式发源地辽宁盘锦引进了蟹苗和技术,经过摸索终于养殖成功,河蟹给水稻提供天然粪肥、除草除虫,不仅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水稻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升。”郭宏强说,由他们组织申报的“无定河流域稻田养蟹技术研发与应用”还被榆林市科学技术局颁发的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稻田养殖河蟹成功后,横山区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河蟹孵化后是大眼幼体,经过5到7次脱壳变成扣蟹,扣蟹越冬后还要长一年才是成蟹,总共需要两年时间。过去我们都是直接购买扣蟹育肥,一斤扣蟹两千多元,而一斤大眼幼体才四五百元,为了进一步降低养殖户的成本,我们开始自育苗种。”郭宏远说。在推广试验中,他们惊喜地发现,引进的辽蟹“光合1号”品种更适合在陕北湿地生长,培育的扣蟹不仅产量高、规格整齐、越冬损失小、活力强耐运输,而且病害更少、成蟹也更大,不仅能降低本地养殖户的成本,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现在,在横山区养一批蟹可以实打实地赚到三样钱,稻米、成蟹和蟹苗钱,亩均增收元,全年成蟹产量20多万斤,蟹苗也远销黑龙江、山西、银川等地,产量60万斤以上,撬动了产业,富裕了百姓。光是驼燕沟村,每年群众就能拿到17.5万斤大米的分红,解决人就业需求,发放工资万元,全村的螃蟹养殖基地年销售收入达到万元。“未来,我希望我们能进一步改良蟹苗品种,让它们更适合陕北湿地的气候,个头超过沿海河蟹,让横山稻蟹的招牌越来越响!”郭宏强期盼着。
上一篇文章: 2022我来了李春金冬捕河蟹,给年味 下一篇文章: 立秋之后,这一病害仍处于高发期,河蟹养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