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蟹横行,如何为大闸蟹正名
每到中秋节,大闸蟹便销量火爆。蟹黄肥美之时食蟹,成为了与吃月饼、赏月一样的习俗。其实任何习俗都是地域性的,其形成与传播都需要一个过程,包括食蟹的习俗。
提到大闸蟹,很多人会直接想到阳澄湖,可阳澄湖能满足全国人民的大闸蟹需求吗?如今随着大闸蟹的需求日益旺盛,其价格也比较高,那么是否有物美价廉的“平替蟹”可供选择呢?
洗澡蟹大行其道
▼
中国领土广大,分布于各地的螃蟹不下种。距今-年的良储文化遗址中便发掘出过螃蟹壳。在各种螃蟹中,河蟹在我国境内分布很广,北起辽宁、南至福建,凡是通海的河川下游乃至中游地带都有它的踪迹,而且产量很大。
不同地区的食客们,为它取了不同的名字。吴蟹、越蟹、淮蟹、江蟹、湖蟹、霜蟹、菊蟹、芦蟹、毛蟹……都是“河蟹”的别称。它的学名叫中华绒螯蟹。如果上述这些名字你都无法将它对号入座也很正常,因为如今它的商品名盖过了以上种种称呼——大闸蟹。
大闸蟹是一种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食物,一旦死去,很快便会腐烂,变得不宜食用。在交通条件、物流条件、保险条件都比较落后的时代,大闸蟹注定是一种产地专享的时令河鲜。
北宋诗人张耒离开家乡江淮地区,到洛阳做官时,写下了《寄蔡彦规兼谢惠酥梨二首》“寄我远传千里意,憾君不举百分杯。西来新味饶乡思,淮蟹湖鱼几日回。”触发他思乡之情的是洛阳地区迥异于江淮的饮食习惯,最让他怀念的是江淮地区大闸蟹的味道,离开了产地,这种难以运输的美味便吃不到了,大闸蟹便成为了回不去的故乡的一部分。
进入现代,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冷链运输在近年来也日渐成熟。食蟹的地域限制被打破,即使远在乌鲁木齐的食客也能吃到鲜活的大闸蟹。大闸蟹便成为了一道国民美食。凭借老食客的推崇和苏南领先全国的营销理念,很多消费者心中形成了大闸蟹产自阳澄湖的印象。阳澄湖最早树立了地区品牌。
在佳节之际,大家都想尝尝这道时令美味,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供给和需求错位一方面导致阳澄湖大闸蟹价格居高不下,让大多数人与这道美味无缘。更大的问题在于,在利益诱惑下,一些不法商人把来源不明的洗澡蟹也冒充阳澄湖大闸蟹。
比如,今年中国全国预计产出90万吨大闸蟹,其中阳澄湖湖区约吨,阳澄湖塘区约吨。阳澄湖周边的塘蟹9月10日才开始发货,而湖蟹更是9月30日才开始发货。但吃螃蟹的人想得是随叫随到,这一落差自然就衍生出种种套路。
实际上,大闸蟹的产地远不止阳澄湖,很多水质好,大闸蟹质量高的产地反而被市场低估了。与其刻意追求供不应求的产地,提心吊胆地预防种种套路,不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