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河蟹养殖池塘水质调控措施

在炎热盛夏季节,蟹池表层水温有时可达30℃,对河蟹生长不利,水温20~25℃适宜河蟹生长。水温太高,水质易恶化,造成水体溶氧不足,河蟹纷纷离开水体,爬到池坡,摄食量明显下降,影响生长。因此,在平时管理中,要注重水质的调节。

1、加深水位。夏季高温季节应该加深池水,降低池水温度,适宜的最高水位可保持在1.2一1.5米之间,气温特别炎热的时候,水位还应加深,最好在2米左右。

2、勤换水。高温期间,养蟹池应常更换新水,保证水质良好。更换水源要清洁卫生,无污无毒,换水时间不能在烈日下换水,以防热水灼伤蟹体,傍晚尽可能也不要换水。清晨太阳升起时是最适换水时间。换水时水草(伊乐藻)不可以脱水,如脱水时间较长容易死亡(伊乐藻),污染水质,正确的换水应边排边进,保持水位。一般5~7天换水1次。水温30℃以上,2~3天就要换水1次。每次换水或加水量不可太大,每次换去池水的1/4一l/3为宜,太大容易使水草漂浮。

3、勤捞水草。水草对水质的调节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草的生长,吸收了水体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起到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和净化水质的作用;二是水草的生长可有效地抑制有害藻的生长繁殖,减轻有害藻类死亡时释放的毒素。

(1)种草的池塘应保持合理的密度,控制水草覆盖面积占水体面积的60%左右,6-7月份当水草覆盖率超过80%时,应在水草丛中间隔8米开辟一条宽1-2米左右的通道。水草生长过旺时可割除距水面20-px的草头。对腐烂的水草应立即捞除,以免败坏水质,滋生病菌。

(2)靠外河捞取新鲜水草投放的池塘,高温期间,捞取的水草时间长会腐烂,应坚持少放勤捞原则,发现水草不新鲜,草叶发黄,茎干变软,应及时除去,防止腐烂、破坏水质。

4、定期改良水质。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EM菌等,每隔15一20天使用一次,可有效地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硫化氢的含量,促进菌相和藻相的平衡。定期泼洒生石灰,每隔15一20天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0一15kg,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也可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生物底改净化水质和底质。

5、增氧措施。蟹池增加溶氧的主要措施是微孔增氧,撒增氧剂,尤其是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温天气,蟹池溶氧量较低,应特别注意增氧。何时开机和开机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天气、河蟹的活动情况以及增氧机械负荷等灵活掌握。无增氧设备或增氧设备发生故障时,可采用撒增氧颗粒增加蟹池溶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