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丰收稻田蟹肥美蟹田稻

“今年风调雨顺,是个好年头儿。这几天稻田蟹都上岸了,2两半的母河蟹能卖近百元一斤呢,水稻再过半个月也丰收了。”9月21日,时值中秋节,在铁岭县新台子镇西古家子村村民苗壮家金黄的稻田地里,沉甸甸的稻穗儿低着头,个头喜人的河蟹“横行霸道”地在田埂游走,一派“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好景象。

,时长00:23

“今年我拿出70亩水田进行蟹田稻养殖,5月份投放了斤盘锦河蟹苗,利用螃蟹产生的有机肥,稻田不用打农药,虽说亩产少点,但卖价高了,螃蟹也能出不少钱。”“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双丰收景象早在年就开始在西古家子村上演了。水稻种植是西古家子传统主导产业,作为普通村民,苗壮和其他村里人一样,种好粮食、卖上好价钱是一年到头的头等大事。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怎样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如何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是他常常思考的问题。经过多次考察、研究和学习,苗壮最终把目光投向了稻田养殖。随后,苗壮拿出自己家的40亩水田,尝试稻田养泥鳅,“泥鳅不仅能松土,粪便还能为水稻提供肥料,利于水稻生长,生产出的稻谷绿色有机,养殖出来的泥鳅蛋白质含量高、口感好。”第一次尝试,苗壮就尝到了甜头,“那年第一次整每亩就产了多斤泥鳅,每亩多收入1多元。”

,时长00:28

随后,苗壮将自家所产的稻米注册了“西古渔稻”商标。今年,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苗壮尝试稻田养蟹,希望通过自己的多种探索为村民蹚出一条可复制的致富路。“过去种植普通水稻亩产在斤左右,每斤能卖2块钱左右。现在的有机绿色水稻亩产在斤左右,今年年头好,亩产能达到斤,每斤能卖6块钱,螃蟹还能出4万元。”绿色发展之路让苗壮鼓了腰包,同时他也在细细地算着账,“目前来看,这种模式可靠、可推行,我要把这些技术向全村百姓进行推广,一起打造生态种植养殖模式和绿色稻米品牌,让大家一起致富。”

铁岭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赛

编辑▏罗晓曦责任编辑▏江鸿

00::28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0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