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蟹成活率不到4成,从亩产不足70斤
崇明岛养不出大蟹,这已经几乎是行业共识了。崇明岛养殖的长江蟹,现在有了一个专有的名称:崇明清水蟹。它一生有两次洄游。一次是从崇明岛游到长江流域各个湖泊,等到性腺成熟之后,再回到崇明岛进行繁衍和交配。长江蟹,又叫做中华绒螯蟹,渔民一般称它做河蟹、毛蟹,也有直接叫大闸蟹的。不过在二十年之前,崇明岛可是养不出这种大蟹的。以前的长江蟹,又小又黑,个头很小,不起眼,连当地人都瞧不上这蟹子。所以,养殖户黄春,20多年前,也只是螃蟹养殖链中,最不起眼的那一环,在上海市崇明岛销售蟹苗。而后他就去了外地养殖蟹子。不过十年之后,他重回崇明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把当地人都正眼瞧不上的崇明老毛蟹,养成了让人们都赞不绝口的崇明清水蟹,这期间都经历了什么呢?黄春是属于子承父业的,靠捕捞、扣线、销售苗种为生。不过,他渐渐意识到,这样的捕捞没什么干头,因为技术含量太低了。当地农户多,卖蟹苗的也多,一轮竞争下来,根本赚不到什么钱。渐渐他想养成蟹了。于是,黄春就用攒下来的卖蟹苗的钱,跑到外地租了大片湖泊和鱼塘,用自己蟹苗养成蟹,一干就是十年。不过,这十年里,挣钱和赔钱的年月几乎对半。有的年份是因为干旱、洪涝,有的年份则是因为水质污染,加上养殖业也挤进来很多人,竞争越来越大,黄春决定重新回到崇明去养蟹。野生长江蟹,一生并不是一直呆在一个地方,它们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生长在盐度不同的水域里。淡水湖泊是河蟹摄食生长,但不利于产卵繁殖。咸淡水交汇处适合繁殖,但不利于生长。原先崇明的老农民,一直都是采用粗犷的养殖方式,将鱼蟹在池塘里面混养。这也就从根本上导致了崇明养不出个头大的蟹子。还有一个原因就和水质中盐分含量有关系了。如果养殖用水的盐度超过1%,长江蟹就难以长大。而崇明水的盐度超过了3%,盐度高,适合繁殖。所以野生长江蟹的一生要经历两次洄游。第一次是当长江蟹在崇明岛的东滩出生,长到2个月大左右成为蟹苗的时候,会顺着长江流域索饵回游出去,到长江流域的淡水湖泊摄食生长。第二次则是当蟹长到15个月大左右,性腺成熟,长大到成蟹阶段以后,再生殖洄游回咸淡水交汇处进行繁衍、交配。崇明岛西岸,雨量丰沛,干旱、洪涝发生概率小,水质也不错,几乎不存在污染问题。年,他承包了亩土地,开挖池塘,准备再崇明岛大干一场,决定以自己的力量,改变崇明“养不出四两以上公蟹,三两以上母蟹”的历史。不过,年的产量,却狠狠地打了他一耳光。以在外地养蟹的经验,每亩水塘亩产达斤左右,可崇明养蟹当年,蟹子的成活率还不到4成,养出的蟹子公蟹平均2.5两,母蟹1.8两,亩产不足70斤。到底是哪里做错了呢?他邀请专家来为自己解决难题。专家指出,他做错了三件事。第一件,就是饵料。养殖河蟹,它们的饮食习惯是最喜欢吃动物性饵料的,尤其是可以投喂螺蛳,这是河蟹最爱吃的。第二件,还是饵料。因为河蟹喜欢吃活饵,而黄春则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它们喂的都是冰鲜鱼,河蟹不爱吃,剩余的冰鲜鱼在水塘沉底之后,还会带来水质污染。第三件,则是水草。除了吃的让河蟹感觉不舒服之外,水草也是长江蟹养殖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水草的投放量不足,使得无法滤食水中的这些腐殖质,环境不舒服了,自然蟹子也就不长个。年底,是一个丰收的年份,黄春终于实现了自己在崇明岛上养出大个头高品质长江蟹的目标。当年,亩产近斤,不过,他还有更高的目标,他想养出更大个头的长江蟹。该咋办呢?这其实就是专家指出的需要解决的第四件事了。专家建议,从已经养殖出的长江蟹里,挑出优质的亲本培育更优质的蟹苗。什么样的河蟹才是最优质的呢?一般农民只看蟹子的个头是不是大,但除了规格大之外,还要长得好看才行。这也就是说,挑选亲本的过程,就是在长江蟹里面进行“选美”,像是青壳、白肚、金爪、黄毛、大长腿,经过层层“选美”之后,就需要人工繁殖了。上海是每年全国河蟹消费量最多地方。人们吃蟹讲究肥美,个头一定要大。所以在餐馆中,黄春的原则就是小蟹不上桌,肥且分量大的蟹才能上餐桌。年,黄春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那年长江流域夏季大旱,持续的时间长,导致秋季阳澄湖等地蟹产量低,品质下降。人们对河蟹的追求却一点也没降低,高品质蟹的价格随之水涨船高。黄春的清水蟹在这一年,亩产也突破斤大关。传统意义上的大蟹,指的是2.5两以上的母蟹,3.5两以上的公蟹,占总产量的5成以上。而黄春售卖的则是3两到3.2两的母蟹,4.5两的公蟹。在包装上常被人们诟病的皮筋,也被黄春弃用,改用了天然的莞草,只为了在蒸煮蟹的时候,能最大程度包住蟹的鲜味。大个蟹子卖得好,小蟹子怎么办呢?他发现了蟹粉菜的市场。在上海,本邦菜里就有很多蟹粉招牌菜,像是蟹粉豆腐、蟹粉蒸蛋、蟹粉小笼。而大个河蟹本身就贵,做成蟹粉菜就太不合适了,这时候,小蟹就派上了用场。只要是螃蟹足够新鲜,蟹膏饱满,肥瘦合适,对于蟹粉菜来说,就足够了。之后,他还建了一个蟹粉加工厂,在这里,四斤螃蟹加工出一斤蟹粉,为上海的酒店、超市、经销商提供蟹粉。除了蟹粉,善于发现商机的黄春,还针对当地人秋冬时候爱吃醉蟹的习惯,打造最正宗的崇明老味道。而今,黄春的基地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万元。
上一篇文章: 科技加持,反季大闸蟹爬上春夏餐桌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