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混养,不用虾苗,一亩放养10只抱仔虾
3月15日至16日,在江苏泰州的兴化,江苏省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绿色健康养殖现场交流研讨会召开,来自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及推广示范基地负责人、养殖户等齐聚水乡兴化,现场参观,开展研讨,旨在为江苏的虾蟹经济的健康、持续、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今后的乡村振兴提供一条降本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克氏原螯虾,就是小龙虾,其形似虾而甲壳坚硬。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肉味鲜美,受到人们的喜欢。小龙虾为杂食性,生长速度快,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
“这是刚捕捞的抱仔虾,有一两重,肚子特别大,估计虾卵量有四五百只……”在兴化中堡镇东荡村参观现场,村民孔繁彬从虾笼中抓起一只小龙虾进行介绍。孔繁彬说,虾蟹混养,以前要到外地买虾苗,现在不要这么麻烦,利用技术手段,让留池中的小龙虾提前繁育,在清明前后开始放苗。
孔繁彬介绍说,一亩田放养10只抱仔虾,如果放多了,不利于螃蟹的生产。今年这个季节,如果到外地引进种苗,一亩要20公斤,1公斤40元,种苗资金要元。而购买10只抱仔虾,一只10元,只要元。减去饲料费用,每亩节省种苗费用约元。
近年来,兴化按照“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的原则,加快发展立体综合种养等生态养殖模式,创新虾蟹混养“兴化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定量放养小龙虾抱仔虾,或者早繁的小龙虾苗种,推广河蟹、青虾、沙塘鳢等高效混养模式。全市水产健康养殖面积占比达到75.1%,优质水产品面积占比达到86.85%。
兴化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水产技术指导科负责人张凤翔说,虾蟹混养最主要的问题是防止相互打斗,养殖期间要掌握好时间节点。清明前后,河蟹迎来一壳期,此时小龙虾苗对其几乎没有什么影响;5到6月份,河蟹二壳至三壳期,小龙虾已开始捕捞,进而减少了对河蟹的影响;而到了河蟹四壳期,小龙虾已经捕捞得差不多。
兴化虾蟹养殖面积约82.5万亩,特有的虾蟹模式具有本地的独特性。目前,正是放养抱仔虾的季节。根据近两年的统计,亩放10只抱仔虾,亩均综合效益超0元。
张凤翔说,今年,他们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博士团队以及上海海洋大学进行合作,通过引进人才与技术合作为虾蟹混养(兴化模式)补充科研力量,在一稻一虾一蟹的模式上继续开展更多的科研探索工作。针对兴化模式中放养小龙虾抱仔虾这一操作简单的实用技术,近期正在开展小龙虾抱仔虾与仔虾的运输存活率实验。
江苏省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唐建清研究员说,目前江苏小龙虾模式主要依靠稻田,很难做到单独主养小龙虾,因此建议发挥螃蟹养殖面积优势,进行虾蟹混养。兴化虾蟹混养的模式能够有效增加额外经济效益,且混养塘几乎没有“水瘪子病”发生,与模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比于苏南的青虾与河蟹混养模式,苏北一带可以通过小龙虾适销全国的特点发挥独特产业优势。(顾俊张凤翔)
虾蟹混养,不用虾苗,一亩放养10只抱仔虾,综合效益超0元。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