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臂尾轮虫是河蟹的优良饵料之一,培养过
导语:褶皱臂尾轮虫是河蟹的优良饵料之一,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河蟹饵料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河蟹生长的速度,尤其是对于幼蟹来说,它们的新陈代新能力很快,但是捕食能力又很差,因此很容易挨饿,如果不及时投放饵料则容易引起蟹苗的发育不良。在实际生产中,褶皱臂尾轮虫常被用作幼蟹的饵料,它的游动速度较慢,逃跑能力差,并且营养价值很高,比较适合幼蟹食用。褶皱臂尾轮虫属于浮游生物,它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并且适应能力强,不需要特定的环境就能进行繁殖,因此比较容易大规模繁殖。
褶皱臂尾轮虫的特点
01.生态习性
褶皱臂尾轮虫是广盐性生物,在盐度为10%-50%之间都能够存活,并且其繁殖能力较强,较适宜的水温为25-35摄氏度,据研究发现,它们在水温30-35摄氏度条件下繁殖最快。但当水温超过30摄氏度时,轮虫的个体显著变小,这种体形变异是可逆的。褶皱臂尾轮虫喜在有机物较多的水体生活,主要摄食浮游性单细胞藻类,以绿藻较好,也摄食细菌、小型原生动物及有机碎屑,一般大小在25微米以下的饵料较为适宜。
02.生殖习性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雌性虫体产生夏卵。夏卵的壳薄而光滑、椭圆形、透明,其卵黄充满卵壳,长径56-微米,短径48-96微米,成熟后无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为雌体。当水温下降或处于饥饿状态时,产生混性雌虫。混性雌虫可产生小而多的球形卵,称雄性卵,发育成为雄体。混性雌虫也可产需精卵经受精后形成休眠卵。休眠卵又称冬卵,壳厚,卵壳内一端有较大的空隙,呈橘黄色,可以渡过不良的环境,然后等到环境合适时,冬卵会继续发育。
褶皱臂尾轮虫的培育
01.培养方法
冬卵的孵化:海水要经过严格的过滤程序,目的是防止敌害生物带入,而后放入冬卵孵化,在水温5-35摄氏度和盐度25%的水中都能孵化,以水温30摄氏度左右和盐度20%左右最为适宜。孵化期间应该定时打氧或搅拌使水中养含量充足。如果条件适宜,通常5天以内便可孵化出幼虫。在孵化容器内会有大量死藻渣,导致水质不良,孵化后应将幼虫吸移到别的培养容器中培养。
02.轮虫的扩大培养
取出孵化出的轮虫,接种于已备好饵料的容器中。控制水温在30摄氏度左右,盐度为25%,每毫升水体接种1个轮虫。轮虫投喂的标准应该根据海水的颜色而定,海水颜色较淡则应该进行投喂,通常每天投喂两次,主要以单胞藻为主。扁藻的投饵量为2.5万-5万个/毫升,新月菱形藻的投饵量为30万-50万个/毫升。面包酵母和啤酒酵母也是轮虫的好饵料,每天每立方米水体投饵量为1-3克。
每次投饵以后,都应该搅拌一下,一方面能使饵料分布均匀,另一方面能增加水中氧气。在饵料满足的情况下,10天左右每毫升水体中轮虫可达到-个。可根据接种需要的轮虫量,确定扩大培养规模。生产性的培养:可利用室内外水泥池或土池作为培养池。池子大小应该在合理范围内,以免为后期管理带来不便。水泥池面积10-30平方米,水深1米左右。土池面积不要超过平方米,水深为80厘米左右。
03.清池
水泥池洗刷干净,然后在阳光下暴晒消毒,最后灌入过滤好的海水即可进行生产。土池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60克清池,药效消失快,短时间就可进水繁殖饵料生物,但也会杀死原池内的藻类。用鱼藤精乳剂清池,每立方米水体2克。它可杀死鱼类等敌害.但不会杀死原来生长在池内的单胞藻,而且可在短期内接种作为轮虫饵料的单胞藻,进行培养。
清池后放水,如果池中有绿藻、硅藻、金藻等饵料生物时,可直接施肥繁殖。如池中饵料生物少时,可接一些藻种。再施肥培养。主要施氮、磷肥,可按硝酸铵50克/平方米,磷酸二氢钾5克/平方米,柠檬酸铁铵0.5克/平方米进行施肥。培养期间每隔5-7天追肥1次,以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接种轮虫:待池内饵料生物繁殖到一定密度时,可接种轮虫,密度一般为每升水接种1-5个。如在较短时间内需取得较多的轮虫,可多接种一些。
04.管理
管理工作主要是要维持池中浮游藻类的数量在适宜的范围,经常施肥或适当投喂人工饵料,如酵母粉、豆饼粉、豆浆粉等。要控制水位及调整合适的盐度,适时添换水。要经常观察检查轮虫肠胃饱满情况,成体带卵数量和轮虫密度变化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面对异常情况,能够采取必要措施。
05.成体轮虫的捕捞
轮虫的数量达到一定密度后,可作饵料用。采捕方法有三种:一是用14-18号筛绢制成捕捞网在池中直接捞取;二是进行排水之前,排水口处装上密网进行捕捞;三是利用褶皱臂尾轮虫趋光的特点,使用强光引诱其聚集在某处,然后用水桶或其他工具直接舀取。为了保持育苗饵料的供应,应采取连续培养,合理计划捕捞,不宜一次捕捞量过大。在捕捞后,应加强管理。
作者点评:河蟹饵料的好坏影响到河蟹的生长速度以及成年蟹的重要,进而影响整体效益,因此培育一种良好的河蟹饵料是非常有必要的。褶皱臂尾轮虫是优质的幼蟹饵料,因此它的培育技术是每个养殖户都应该掌握的。褶皱臂尾轮虫的培育方法相对简答,省时省力,并且能够节约大量的饵料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育完成后,应该留有一定数量的母虫,以保证其能够继续繁殖,使河蟹饵料供应充足。
End
本文由百家号:农民大熊原创;转载请注明百家号,原创作品,盗版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