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方法和环境
大闸蟹是河蟹的一种,在我国北起辽河南至珠江,漫长的海岸线上广泛分布养殖,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大闸口感鲜嫩,营养丰富,受到非常多人的欢迎,在市场上销量特别好。大闸蟹养殖投资少经济效益高,是一条发家致富的好途径,很多养殖户看中了这个商机,开始了规模的养殖,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如果不具备一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很容易养殖失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大闸蟹养殖技术!
一、大闸蟹吃什么食物?
大闸蟹是杂食性的动物,它吃的食物种类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水生植物:大闸蟹会摄食多种水生植物,如眼子菜、苦草、浮萍等。它们以水生植物的茎、叶、根和果实为食,提供了丰富的纤维和营养物质。
2、螺蛳和河蚌:大闸蟹喜欢以螺蛳和河蚌为食,尤其是水中的螺蛳和河蚌壳中的软组织。它们提供了蟹体所需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3、小鱼和小虾:大闸蟹也会捕食水中的小鱼和小虾。这些水生动物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为蟹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4、水生昆虫和底栖动物:大闸蟹会摄食水中的昆虫和底栖动物,如水蚤和水蛭等。它们是蟹体营养补充的重要来源。
5、人工饲料:在养殖过程中,大闸蟹也可以饲喂人工制备的饲料。这些饲料可以包括鱼粉、蛋白粉、豆粕等,以提供蟹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饮食的多样性对于大闸蟹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可以满足大闸蟹的营养需求,而单一的食物可能导致蟹体的健康问题。
二、大闸蟹饲料
1、大闸蟹是淡水蟹中的一种,其饲料范围非常广泛,具有广泛的食性。它不仅可以摄取附着在水中的藻类和有机碎屑,还可以食用多种水生植物、底栖动物、人工饲料和小鱼小虾等。水中的藻类和水生植物是大闸蟹的重要食物来源,包括眼子菜、苦草和浮萍等。此外,蟹体还摄取底栖动物,如底栖螺蚬、蚌、蠕虫和水生昆虫等。蟹体还可以摄取附着在水生植物和藻类上的果实。小鱼和小虾也是大闸蟹的重要食物。
对于大闸蟹的养殖来说,由于水生植物在湖泊中的来源较广,因此摄食也相对容易,往往构成其胃内物的主要成分。眼子菜、苦草和浮萍等水草是大闸蟹的主要食物。
2、大闸蟹具有较强的耐饥性,意味着即使在饵料缺乏和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在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不进食而不至于饿死。这是因为大闸蟹可以将过剩的营养贮存在肝脏中,以备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表明,大闸蟹在离水后,在潮湿环境下不进食可以存活长达38天。
三、大闸蟹怎么养殖?
1、养殖场地准备: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且无污染的场地。可以选择稻田、池塘、湖泊等,确保场地交通便利。修筑围栏或围网,防止蟹的逃逸。清理场地中的淤泥,并进行消毒,使用生石灰等进行水质消毒。接下来对场地进行晾晒和降水处理。
2、蟹苗选择:
选择活跃、肢体健全、没有病害的蟹苗。蟹苗的大小规格要相对统一,以确保养殖群体的均匀性。消毒处理蟹苗,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3、适当放养:
对蟹苗进行适当的适应性放养。首先,将消毒处理后的蟹苗放入养殖场地的水源中,保持适宜的水深(1.5至2米)和水温(20至25摄氏度)。在这个阶段逐渐调整水质参数,让蟹苗适应新的养殖环境。同时,在养殖场中栽种一些大闸蟹喜爱的水草,如眼子菜、苦草等,提供蟹苗的食物和环境。
4、饲养管理:
根据季节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投喂量。夏季可以适量投喂植物性饲料,如小麦、玉米、南瓜等,以促进蟹的生长;秋季为育肥阶段,可以增加螺蛳、小鱼、河蚌等密度,提供丰富的食物。定期检查水质参数,维持清洁和稳定的水环境。
5、日常管理:
定期更换水质,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注意检查防逃系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防止蟹的逃跑。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6、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蟹群的健康状况,注意疾病的早期预防和防治。常见的疾病有烂鳃病、水肿病、蜕壳不顺、纤毛虫病等。可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药剂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清洁。
四、大闸蟹养殖技术:环境、水质与气温的关键要求
1、环境要求
大闸蟹的养殖环境对其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理想的环境应具备以下特点:
-合适的底质:底质应松软适宜,含有机质丰富,有利于大闸蟹的穴居和活动。
-适宜的水质和水深:保持水源充足并保持水质清洁,尽量避免污染和富营养化。水深应控制在1至1.5米左右,以提供蟹类适宜的栖息和活动空间。
-适度的水流:水流可以带来氧气和食物,同时帮助维持水质,但过大的水流会影响大闸蟹的正常生活。
-提供足够的隐蔽物:水生植物、石块、树枝等可以为大闸蟹提供遮蔽和隐蔽的场所,减少蟹类之间的竞争和压力。
2、水质要求
水质是大闸蟹养殖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良好的水质应具备以下特点:
-溶解氧含量:维持充足的溶解氧是保持水质优良和大闸蟹正常呼吸的关键。
-氨氮含量:过高的氨氮含量会对大闸蟹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最好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水温:根据不同阶段和季节,适宜的水温范围一般为15℃至25℃,维持适宜的水温对大闸蟹的生长和繁殖非常重要。
-PH值:维持适宜的PH值有助于保持水质稳定,一般在6.5至8.5之间为宜。
3、气温要求
大闸蟹对气温的适应性较强,但在养殖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适宜温度范围:大闸蟹可以适应一定范围内的温度变化。一般来说,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至2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大闸蟹的正常生长。
-温度变化:应尽量避免气温的剧烈变化,因为大闸蟹对温度变化敏感,特别是对急剧的温度下降。
-季节性管理:根据不同的季节,需要相应地调整管理措施。例如,在春季和夏季需注意水温调节和防止过高温度,而在秋季和冬季则需注意保持恒定的水温并做好保暖工作。
大闸蟹养殖不容易,养殖者必须充分了解并满足其对环境、水质和气温的要求。通过精心管理来提高大闸蟹的产量和质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