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塘放苗,养殖户怎么做才合理
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应用,整个河蟹养殖产业变化很快,尤其是疫情后的流通市场也在快速变化,如大公蟹的持续低迷,以及老头蟹的持续火爆,这些无不在说明大闸蟹从一个礼品特性向食品特征的过度,因此要求我们河蟹从业者更加注重螃蟹的品质和可食性。
同时养殖产业也在遵循着28定律,有些人的养殖成功是必然的,而有些人的养殖从准备塘口就是悲剧的开始。作为养殖者,我们更应该要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在养殖开始前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殖思路。首先需要搞清楚三个问题,即所生产的产品卖给谁?怎么买?什么时候买?搞清楚这三个问题,无论是六月黄模式、公母分养模式、还是精品挑膏蟹,以及混养轮养模式等都有相应的明确的养殖策略和技术,接下来需要的是坚定不移地执行以及灵活应对不可预知带来的风险,并不断调整优化养殖技术和应用。切忌盲从、盲学。
这里从优选苗种去剖析河蟹养殖生产,首先要了解大闸蟹特性。第一点河蟹有一定的生存空间需求,即有领地需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隐蔽物(水草种植)很关键,投喂一定是“全覆盖”均匀投喂。第二点河蟹生长需要有效积温和营养积累。第三点有效的溶氧供给可提高产量和翻倍率。第四点养殖一定要稳,要有稳定的产量和质量输出。
最后要有优质苗种做支撑,苗种很关键,是一切养殖技术应用的基础。
苗种的选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清晰苗种来源,追根溯源它的各个生产阶段,要有成熟的育种方案,切忌畸形的选育策略,更不能违背物种的生物特性,偏面的追求一种特性而忽略回捕率和质量。
第二,蟹苗一定要筛选分级,规格大小基本一致,切忌统货放苗,影响成活率。蟹苗残肢比列要少,不能少大螯,对苗子要求健康活力好,特别是肝胰腺健康程度直接反映蟹苗的摄食和消化潜力。
第三,苗种一定要厚实,捕捞运输过程中轻拿轻放,减少暗损伤,切忌长时间离水干放,在水中时要增氧吐水,确保成活率。
放苗后注意事项:
第一、刚放苗如果气温高蟹苗在水体中找隐蔽场所,活动会造成暂时的水体浑浊,可泼洒抗应激产品降低应激反应。
第二、根据气温选择优质饵料,适当投喂,做好标记,定时检查摄食情况。
第三、前期因气温较低,肥水较为困难,需要少量多次操作,提高水体转化率。
第四、尤其是蜕壳中,有时肥水操作失误,可能引起水体中虫子大量爆发,切忌用消杀类药物处理,影响蟹苗蜕壳和成活率。一般虫子到生命周期后期会自动减少,小水体避开蜕壳期可局部处理。
最后,养殖过程思路一定要清晰,策略一定要落实到位,前期优质饵料是重点,后期水体溶氧为重点。
原创声明本文版权属于科学养鱼杂志社
作者:常州道宏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吴仁福
本期编辑:一只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