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河蟹池塘养殖操作管理过程中的三大关键

长按下方   

卷叶虫对轮叶黑藻的破坏能力非常强,几天之内就能将整池的水草吃得只剩光杆。卷叶虫难防治的原因首先在于没有掌握好防治时间。如果在防治适期不能施药防治,等看见卷叶或无叶用药,幼虫已进入高龄,防治效果下降。

其次,药剂选择不当,害虫抗性增加,造成防治效果下降。但卷叶虫在水下超过30厘米就很难存活,利用这一特点,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割掉草头,加深水位,净化水体,再施颗粒肥促进水草重新生长。   

如果池塘没有漂浮物这些虫害都会减少,夜晚设置灭虫灯也能有效降低飞入池塘产卵的害虫数量。更好的做法,是引入青鳉、青虾。

青鳉、青虾以昆虫幼虫、小软体动物为食,原本就是蟹池内非常常见的有益生物,只是逐年精养对青鳉、青虾群体的破坏、清塘剂的大量使用等造成池塘青鳉、青虾的消失,造成虫害愈演愈烈。

青鳉个体怀卵量量大,分批次产卵,可快速提高自身整体生物量,加上青鳉对大颗粒饲料整体摄食能力差,不会造成浑水;同时青鳉可以作为饵料鱼提高鳜鱼成活率和出产率,投放了青鳉的池塘还可以增加鳜鱼的投放量,从而增加池塘整体收入。青虾本身价值高,如果形成规模价格也好,也能很好的增加池塘整体收入。2、蟹池青苔的防治

蟹池青苔大量繁殖造成的危害不用赘述,大家都知道。青苔是丝状绿藻的总称。既然是藻类,就可以通过肥水培养有益藻类来抑制青苔。但是肥水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大问题,有时候肥水不当会导致水体过浓造成水草的萎缩死亡,有时候肥水不当还会导致青苔的疯长。这些问题前者属于用肥过量或肥料比例失衡导致的水浓,后者则是因为青苔量大,肥料不够反而促进青苔生长。   

施底肥能抑制青苔。螃蟹养殖年数长的池塘和新开挖池塘都会遇到底泥偏瘦的问题,底肥不足,有益藻类少,青苔会大量生长;但是底肥过足,特别是鱼池转产的池塘会出现氮肥过多导致后期水太浓,水草萎缩死亡。怎么施底肥,就是要针对不同底泥施用不同肥料。

底肥不足的池塘,施用发酵有机肥、氮肥、磷肥,以磷肥为主;有些池塘底泥板结严重,则可用微耕机将有机肥、无机肥、活菌打入底泥,以提高后期水草的成活率。底肥过足的池塘,最好能清淤,无法清淤的应施用磷肥。上水后的施肥,以磷肥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为主,条件合适可提前少量施用微生态制剂,让有益藻类培养起来。

施肥量还有一个问题,单位水体体积的施肥量超过一定数量时,不仅不会促进早期水草生长,反而会抑制水草的生长。   

大量青苔杀灭后也可以采取上述方案操作。注意在池塘断肥之前补肥,否则青苔又会生长起来。至于多长时间断肥是没有定数的,要结合池塘自身灵活掌握,当藻类老化开始浑水,水草上开始上泥浆,除开饵料不足导致的浑水问题,其他都可视作断肥。3、水草老化死亡的预防管理水草正常生长到一定阶段会自然老化,水草在生长阶段不停的从水体吸收有毒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但是当水草生长到一定量,超过池塘负荷,达到白天制造的氧气不能满足夜晚自身的消耗这一临界点时,水草就会开始老化死亡。遇到恶劣天气,水温异常,水草死亡量大,会导致缺氧翻塘。因此割草很关键,必须去掉老化水草,促进新水草的生长。   

割草是有讲究的,气候是一方面,割草深度是一方面。割草次数多,会延长水草的恢复。针对割草强度(割草深度和水草整体深度的比例)的研究目前已有不少,这里不再赘述。

至于控草药物,控制水草生长的同时,也会控制水草从水体中吸收有毒有害物质,从而降低池塘整体溶氧水平,降低螃蟹脱壳生长的效益。

此外,也可以在蟹池中用沉网隔开一定面积养殖草鱼,水草生长到一定阶段就可以割草喂鱼,草鱼吃草后排出的残渣粪便又可以起到肥水的效果,既增加水体肥度,又增加效益。

???点解上方   

水草上泥浆增多,容易滋生纤毛虫,其实浑水、浓水都易生长各种各样的虫,这些虫其实是净化水体的,只是时间慢很难达到养殖中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很多人推荐杀虫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只要保证水体中的悬浮有机质少(浑水是泥沙多,底层有机质吸附于水体,浓水是藻类死亡产生的有机质多),就可以达到防虫的目的。而且螃蟹脱壳是会将纤毛虫一块蜕去的,蜕壳后保证水体不混不浓就行。   

去除水草泥浆,用腐殖酸钠就行,即能除掉水草泥浆,又能促进水草生长。使用微生态制剂,则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有机质,微生态底改产品能激发底泥活性,定向分解底泥中的有机质。

蟹人蟹事开通“视频号”啦!

每日实时更新全国大闸蟹市场收购价格!

及时了解每日价格变动,每日行情分析!

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8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