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美丽的红海滩

白癜风的症状 http://pf.39.net/bdfyy/jdsb/191218/7696544.html

「来源:|辽宁老干部大学ID:lnlgbdx」

早就听说了著名旅游景区红海滩,但我却一直没有亲身感受和体验。今年的国庆节,我受朋友之邀,同他们一起驾车去了红海滩,观赏和亲历了别样的风情。

红海滩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渤海之滨的盘锦市,它以全球最大的湿地为依托,以世界最大的芦苇荡为背景,呈现出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景区。按照环保的要求,一切车辆都得停在景区之外,改乘景区内的敞篷电动车。电动车有两种,大一点的有两节车厢,能乘坐60人,小一点的单节车厢,乘坐30人。游客们排着队,依次上车。我们一行人坐上了60人的电动车,向景区内进发。

道路不是很宽,两旁是望不到边的芦苇荡,芦苇随风摇动,发出悦耳的沙沙声。风声、车轮的滚动声、芦苇的摆动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场轻缓的交响乐,把我们带到了如痴如画的境界。

碧水荡漾,穿越于芦丛之间。眼前的芦苇如同在水中树立起的廊墙,绿色的墙体中不时地隐露出微微黄色的秋意,银灰色的芦花如墙头上的瓦脊,将廊墙装点得更加秀丽。

景区由三部分组成:红海滩码头、月牙湾、芦园。

经过10分钟的车程,我们首先来到了红海滩码头。所谓的码头就是红海滩的观景台。下了车,我们踏上了通往红海滩码头的廊桥。廊桥建在浅滩沼泽之上,木质结构,有二米多宽,一米多高,两边设有齐腰高的护栏,长度近千米,九曲十弯,一直延伸到观景台。廊桥下,沼泽地上长满了紫色的碱篷草,正是这种草织就了火红的一望无际的红海滩。

观景台十分开阔,有学校一个操场那么大。站在观景台上,整个红海滩尽收眼底。满眼的红色,确切的说应当是紫红色,如同紫红色的地毯,一直延伸到海边、天边。那场面、那气势,十分的浩瀚,十分的壮观,使人看了有一种惊呆的感觉,真是难以想象的奇观异景。

向前望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水涌动,牵手着红海滩,海水是浅绿的,红海滩是紫红的,如同一对孪生兄妹。如果太阳从海面上升起,这红海滩就如同火红的朝霞,相互映衬;往右望去,在红海滩的尽头,在接近天边的地方,有一条绿色的植物带,好像为红海滩镶嵌上了一条翡翠的花边;再往左看,蔚蓝的天空与红海滩相接,形成巨大的颜色反差,更突显了红海滩的靓丽;回头望去,下车的地方,绿意葱葱,如同红海中的绿洲。这壮、这美、这秀,此时用什么语言都无法表达对红海滩的赞誉,只能感叹这天工之美,只能陶醉在这迷人的景色之中。

在观景台上,有许多卖工艺品和食品的货摊。我与一个卖雁蛋的老者细唠了起来。老者向我讲述了红海滩的经历。

红海滩在每年的这个季节是最壮观、最美丽的时刻。碱篷草为野生植物,每年的四月破土生长,初为嫩红,颜色慢慢转深,十月为最红。盘锦的海滩地为盐碱地,这种盐碱地最适合碱篷草的生长,碱的渗透与盐的浸润,才使碱篷草红得发紫,充满了生命力。据说,碱篷草是盐碱地上唯一能生长的植物,这里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碱篷草的地方。

红海滩也有着辛酸的历史。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闹饥荒,人们为温饱而奔波的时候,人们把红海滩叫“救命滩”、“红草滩”。附近的居民为了生存,捡拾碱篷草的籽、茎、叶,掺拌着玉米面蒸出红馍馍充饥,那时的红海滩几乎拯救了一代人。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红海滩成了旅游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人们又把它叫做“红地毯”、“红海洋”,最后改叫“红海滩”。从红海滩名字的演变,可以看出民生的沧桑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告别了老者,我对红海滩更加肃然起敬,它不仅有着外在的壮观和美丽,而且有着内在的善良与品质。

离开红海滩码头,我们乘电动车来到月牙湾。月牙湾是一片广阔的湖泊,四周被芦苇环绕,但远处芦苇却闪开一条宽阔的通道,让湖水舒展开它的气道,活力无限,直通天边。

到了这里才有了真正的码头,游客争先排队,在码头上登船,一览月牙湾的水色。

湖面上轻舟荡漾,偶有快艇在水面上穿行,甩下了两排八字形的白浪。远处的芦苇像水中的丛林,把湖面装点得更加秀丽。天上的白云倒映水中,更增添了月牙湾的魅力。

“看,那边有一群海鸥。”不知谁喊了一声。顺着别人手指的方向望去,在湖泊的深处,果然有海鸥戏水的身影。它们拍打着翅膀,时而飞跳,时而游荡,虽然离我们很远,但仍然能感受到海鸥的愉悦与安闲。

我是一个写作爱好者,当时脑海中就浮现出这样的诗句:海鸥戏水身弄浪,轻舟远去闯芦荡。这月牙湾的美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顺着月牙湾,我们又到了芦园。芦园是芦苇荡中开辟的一处休闲之地。游人可以通过木板搭成的栈道向芦苇荡深处走去,可以零距离体验芦苇荡的风貌和芦苇的风姿。

栈道很窄,约有一米来宽,弯转徘徊,大有曲径通幽的感觉,越走越深,越走越神秘。如从空中下望,好像给密密的芦苇荡打通了一条呼吸的气道,更增添了芦苇荡的活力。

走在栈道上,芦苇近在眼前,历历在目,我们品味着芦苇的花香,不时地采摘着芦花,一路欢声笑语。

在栈道的深处,有悬桥、铁索桥、跨越式木板桥,检验着游人的胆量和勇气,弄不好就会掉进苇田的水中。我们沿着栈道绕过了这些惊险的地方,眼前呈现出一幢二层楼高的木制塔亭。在空旷的芦苇荡中,“鹤立鸡群”。孤立的塔亭,十分耀眼,如同一个高高的岗亭守护着芦苇荡,而且大有画龙点睛之笔,更增添了游人对芦苇荡的兴趣。

沿着旋转式楼梯,登上塔亭,可以俯视整个芦苇荡,浩瀚的芦苇荡展现在眼前,茫茫芦海,一望无边。银灰色的芦花组成银色的海洋,随风起舞,波涛涌动,一浪接着一浪,涌向天边。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百里芦苇荡的壮观和宏伟气势。

在远处我们来时的路上,跑动的电动车,给人以错觉,仿佛像轻舟一样,在芦苇的浪花上缓缓地移动。

芦园如同美术中的素描画,以它简单、粗犷、浅淡的美,赢得了游人的喜爱。

芦苇荡是壮观的,也是美丽的。它不但给了我们外在的愉悦,还给了我们内在的品质。据导游介绍,芦苇是盘锦地区的天然资源,这里有五大苇场,年产36万吨芦苇作为造纸的原料。当年文革时期的《毛选》用纸,使用的原料就出自这里,可见盘锦芦苇的品质是多么优良。

离开景区,在返回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坐在车里,望着路旁满是“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的货摊,真正感觉到了盘锦作为鱼米之乡的美誉。如今又有了这著名的旅游景区,更增添了盘锦发展的动力与活力。那火红的红海滩,那燃烧的红海滩,是渤海之滨、盘锦大地的希望所在、生命所在。

红海滩,印象深刻,流连忘返,我一定还会回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1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