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开捕上市消协提醒认准蟹扣,谨防蟹券

“秋风起,蟹黄肥”,又到了大闸蟹上市的季节。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日前公布,今年阳澄湖养殖区产量预计超万吨,雄蟹单只个体普遍达半斤重。

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中消协发布的一则消费提示却又让垂涎欲滴的老饕们变得五味杂陈起来。

9月14日,中消协发布“双节”消费提示,其中特别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螃蟹券”套路,规避“一券在手,螃蟹难求”的供需不平衡局面,以及螃蟹产品个体尺寸缩水的问题。其实,所谓“螃蟹提货券”并非新出现的伎俩,数年来各大商家早已利用这一招数迷惑市场,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革新套路”,充分利用消费者心理,把市场玩弄于鼓掌之间,给不少消费者带来财产损失。

大闸蟹遇丰收年

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9月发布公告称,今年的阳澄湖大闸蟹定于9月22日开捕上市。今年阳澄湖大闸蟹全年产量预计吨左右,其中围网养殖区面积1.6万亩、产量预计吨左右,沿湖周边高标准池塘养殖面积7.26万亩、产量预计吨左右。无论是湖区还是高标准池塘改造养殖区都长势良好,规格较往年也有提升,而单只螃蟹的售价也将与往年同期保持相同水平。

随着近年来阳澄湖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初见成效,水质日渐清澈,更适宜大闸蟹的生长。蟹农还在阳澄湖水域大量种植水草,为大闸蟹提供更稳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乘凉空间,更利于大闸蟹个体的生长。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在公告中表示,今年的大闸蟹个头要比往年增长15%左右,公蟹个体普遍超过半斤重,大闸蟹养殖户收入有所提升。

阳澄湖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产于苏州阳澄湖,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肉质膏腻,一直以来深受食蟹爱好者的追捧。阳澄湖大闸蟹饲养过程十分繁琐,每一只蟹的一生都将经历溞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四个阶段,每步入生命中的一个新的阶段,还伴随着数次艰难的蜕壳。每年4月左右,破卵而出的幼体外观与水蚤十分相似,体长仅4.5毫米左右,经过20天、五次蜕皮才能发育到大眼幼体阶段。这时的螃蟹周身呈半透明状,体态融合了蜘蛛、青蛙和蝌蚪的特点,具备了游泳能力,开始从浅海区向淡水水域迁徙。

完成最后一次蜕壳的大眼幼体就进入了幼蟹阶段,小尾巴消费,八只蟹足变细变长,一对大螯开始出现绒毛。整个幼蟹阶段持续时间极长,一直会持续到次年9、10月份,期间经历数次蜕壳,个头逐渐长大。幼蟹阶段的大闸蟹会因为个头大小、时间有了别的名字,比如:豆蟹、扣蟹、六月黄等等。而到了每年中秋时节,大闸蟹终于进入了成蟹阶段,开始供应市场。

成年的阳澄湖大闸蟹营养丰富,蟹肉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它陆生和水生动物,是肉类维生素B2的5到6倍,比鱼类高出6到10倍,比蛋类高出2到3倍。维生素B1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鱼类高出6到10倍。此外,每一百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5克,脂肪2.8克,磷毫克,钙毫克以及铁2.8毫克。螃蟹壳除含丰富的钙外,还含有蟹红素、蟹黄素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还未出水大闸蟹,竟已在市场开售

尽管年的阳澄湖大闸蟹于9月22日才正式开始捕捞,但鲜活的大闸蟹早已在线上线下“遍地开花”。

记者在某大型超市的生鲜区发现,所谓“阳澄湖大闸蟹”早已上架开售。面对记者的询问,该超市生鲜区售货员透露,9月初便开始售卖大闸蟹产品了,至于上架的螃蟹是不是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该售货员笑称:“肯定是阳澄湖大闸蟹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闸蟹还不是想啥时候吃就啥时候吃。”

随后,记者走访了另一家大型超市,在该超市的生鲜区同样有大闸蟹售卖。售货员在回答记者询问时表示:“这个我不清楚,我们超市一年四季都有螃蟹卖,有时候是活蟹,有时候是冰鲜的。”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同天在盒马生鲜走访时发现,店里所售卖的大闸蟹产品明确标注产地为辽宁盘锦,属于盘锦河蟹产品。盒马生鲜售货员称,阳澄湖大闸蟹还未到货,建议记者“稍等一两天再来购买”。该售货员还表示,盒马生鲜售出的阳澄湖大闸蟹都有“蟹扣”,保证来源。

所谓“蟹扣”,是由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发行的防伪标识,共有红扣和蓝扣两种,分别对应阳澄湖围网养殖区和沿湖周边高标准池塘养殖区,蟹扣每年都会重新设计,方便消费者比对查询,蟹扣上的防伪码也可在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14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