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入秋后,气温、水温逐渐回落,高温天气逐渐减少,淡水水生动物又迎来了一个最适生长期。此阶段昼夜温差较大,鱼类摄食量较大,生长最快,粪便排泄量也最多,加强生产管理极为重要。提醒广大水产养殖户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加强饲料投喂入秋水温逐渐下降后,鱼虾蟹等水生动物迎来了最适生长期,因此要抓紧时机,投喂适宜的饲料,促进快速育肥,以便及时达到上市规格。适时增加精饲料的投喂量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仅能增加产量,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品的出塘规格、质量和养殖效益。如河蟹目前就要增加动物性饵料投喂比例以增重其蟹黄蟹膏。二、加强水质管理入秋后鱼类摄食量大、排泄物同时增多,不少池塘水体呈富营养化,且进入冷暖空气交替阶段,早晚气温温差会比较大、池塘上下水层易形成对流,如遇到闷热、暴雨等不利天气,极易发生水质恶化,引起养殖水产品缺氧浮头甚至泛池等重大水产品养殖事故。所以,应加强水质管理,调控水质。一是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消毒养殖水体;定期冲水换水,并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使养殖水体始终保持“肥、活、嫩、爽”状态。二是科学开启增氧机,做到晴天中午开,阴天次日清晨开,阴雨连绵半夜开,温差大时及时开,早上日出后不开,阴雨天白天不开,恶劣天气提前开。九月、十月份要加强巡塘,勤观察养殖对象的摄食、活动及水质情况,对河蟹、小龙虾、甲鱼等易逃养殖品种注意查看防逃设置和池埂有无漏洞;加强夜晚防逃、防盗巡塘。注意收听、收看气象信息,做好恶劣天气防范工作。三、加强病害防治九月、十月气候适宜,细菌、寄生虫等大量滋生繁殖,易发生寄生虫和细菌性病害。养殖户应遵循“预防为主、科学诊断、对症下药”的原则,加强水质调控,减少病害发生。同时结合内服抗病提高免疫力的药物预防鱼病。蟹、虾养殖池塘要合理控制水草密度和分布,多余和已死亡的水草及时捞出,减少水草的腐烂引发的病害及耗氧等。九月十月易发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河蟹颤抖病、河蟹水鳖子病、打印病、细菌性败血症、中华鳋、锚头鳋、车轮虫、鱼鲺病等,及时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防止病害蔓延产生损失。另外预防、治疗的水产药物应选用无公害渔药,并注意上市水产品的休药期,严禁使用禁用药物。四、适时上市销售九月份、十月份养殖的水产品达到上市规格就可以适时提前上市,及早做好销售前的准备工作,充分利用中秋节、国庆节抓紧销售大闸蟹、鳜鱼等名优水产品,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003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