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管理技术
大闸蟹又名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一种名贵的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在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从辽河到珠江,海岸线长达数千公里。其中,长江水系的大闸蟹产量最大,口感最佳,营养也最丰富。一般来说,大闸蟹特指长江系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大闸蟹投资适中、效益高,是一条致富的好途径。
大闸蟹养殖对水质、气候、环境条件要求很高,只有优质的水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才能养出优质的大闸蟹。大闸蟹养殖相对其他一般水产养殖投入较大,养殖风险也较大,管理更加精细。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大闸蟹的养殖技术:
一、养殖场地选择
选择适宜大闸蟹养殖的场地非常重要。理想的养殖场地应当水质优良,至少达到水产养殖用水标准,水源丰富能防涝防旱,交通方便。场地以黏土、沙土或者亚砂土为主,土质通透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为大闸蟹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二、蟹池建设
蟹池建设要做到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底泥厚度控制在20厘米以内。池塘面积不宜过小,最好在0.33公顷以上,水深保持在0.6~1.5米,各处水深不一。池塘还要建造略高于水面的土墩和小岛,小岛上可以移植水生植物。池壁坡度控制在1:1.5左右,不要太陡,以免蟹掘穴逃逸。池壁也可以设置适当人工洞穴,供蟹藏身。合理规划蟹池地形地貌,既满足大闸蟹生长需求,又方便日常管理。
三、投放蟹苗
蟹苗质量直接影响养殖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必须选择长江水系的优质蟹苗,要求体格匀称、蟹足齐全、爬行敏捷、无病无伤。消毒杀菌后,一般投放规格~只/kg的扣蟹0只/m2为宜。蟹苗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2月底至3月进行。蟹苗不能直接下塘,要先在食盐水中浸泡消毒,再放入养殖池。选择合适的蟹苗和投放时间,对确保成活率至关重要。
四、水草的培育,饲料的投喂
水草是大闸蟹的天然饵料,也能净化水质。主要栽种花生草、满江红等藻类水草,并放养一定数量的田螺,既能供大闸蟹食用,也可吸收池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和稳定水质。此外,还要定期投喂各类饲料,如小鱼、螺类、血粉、蛹粉等,根据大闸蟹生长阶段的需求搭配喂养。
五、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每天三次的蟹塘巡查,早上检查残饵情况,中午测量水温并观察水质,傍晚观察蟹的活动和食欲情况。发现任何异常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并根据需要调整水质,做好定期补水、换水、净化等工作。
六、疫病防治
平时要充分杀菌消毒,防止疫病滋生蔓延。投喂时定期给蟹吃带药物的饲料预防疾病,一旦发现病症要及时诊断治疗,严禁使用违禁药品,以免残留危害食用安全。
七、防逃、自然灾害和天敌的防控
采用塑料薄膜、水泥板、钢丝网等围绕蟹塘,防止大闸蟹逃逸。注重选址,预防洪涝灾害,并制定应急预案和防御措施。同时防止鸟类等天敌捕食大闸蟹。做好全方位防护,减少自然灾害和外来威胁对养殖的影响。
八、捕捞
10月份开始夜间捕捞到达商品规格的大闸蟹。使用钩网等方法捕捞,并注意不要损伤大闸蟹的螯足和其他肢体。捞上来后要立即用水冲净表面的淤泥,防止大闸蟹窒息。然后放入暂养箱中2小时以上,让大闸蟹自行清除鳃部的淤泥,保证其存活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0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