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前后,河蟹养殖后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建

对于河蟹养殖来说,经常会有“上怕清明,下怕白露”的说法,而距离今年白露时节已经没有几天了,河蟹养殖将会进入除了高温雨季之外的另一个河蟹发病高峰期阶段。

加之现阶段已经进入养殖后期,白露前后阶段昼夜温差加大,雨水会变多,今年沿海地区还有双台风光顾,天气多变,河蟹极容易产生诸多损蟹潜在因素。

所以了解白露时节这一阶段河蟹养殖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方式很有必要!

水质不稳定;

因为天气多变,加之多雨水台风天气、饲料投喂量增加等因素,这一阶段的河蟹塘口比较容易出现水浓、水浑以及类似于油膜、烂草和底质脏臭的问题。

针对这类问题:

建议定期进行改底作业,越是养殖后期越是要维护好塘底的环境,避免这一时期出现底臭、底热等情况,有条件的定期更换底层水,使用见效加快的化学改底整底来进行底质改良。

(整底+复合芽孢杆菌可快速处理不良水色!)

如果塘口有烂草情况,需要及时拉出烂草。

如果底质有腥臭(臭鸡蛋味)烂泥的情况说明塘口底质硫化氢这类有害物质超标,可使用底居速解安B这类解毒改底产品来进行底质改良。

饲料投喂方面建议不要一味去投放动物性饵料,容易造成水色变浓,水体有机物质含量增高,且纯喂动物性饵料会造成后期会有胀黄、趴边、退膏的风险加大。

建议在投喂动物性饵料的同时,搭配一些青饲料。

塘口水溶氧问题;

白露前后天气很容易多变,昼夜温差较大,会导致塘口出现底热缺氧的情况,进而造成氨氮亚盐这类有害物质指数上涨,河蟹这时期的食欲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各类鞭毛藻等爆发之后,后也会引发各种有害菌滋生的问题。

针对这类问题:

如果底热性质的缺氧,一方面需要及时进行改底,另外一方面需要加强增氧辅助,同时白露期间降水较多的情况下也会造成塘口缺氧,这时期可以适当降低水位。

建议板田水位控制在60-80cm,且适当的降低水位也有利于改善池塘底层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改善底层溶氧和促进有机物的顺利分解,有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这时期水草老化、青苔多、蓝藻多的塘口白天容易出现气泡病这类问题,而晚上则是容易出现生理性的缺氧(注意夜间增氧),这类情况一般建议草多拉草、苔多拉苔,蓝藻多但塘口状态条件好的可以多“套水”。

水草方面:将池塘水草覆盖率控制在40%左右,水草控制在水面以下30cm左右,做到有草区与无草区间隔分布,活动区与栖息区合理布局!

注意:河蟹蜕壳周期内不建议轻易使用药物来处理青苔蓝藻等问题。

虫害问题;

9月份塘口中纤毛虫病害问题属于高发期,而塘口整体环境差则会加剧这时期虫害的滋生。

所以要想避免虫害,一方面要注重养殖物的体质强化,可以在饲料里拌料使用金维安来提升河蟹的体质补充营养,另外一方面要强化周期性调水+改底的作业。

尤其是底质,因为这时期饲料投喂量大,底质会有大量的残饵剩料积攒,比较容易造成底质恶化,可使用氧化性的改底产品来定期分解底质有机物质。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2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