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河蟹养殖主要病害防控技术要点
五月份,河蟹养殖容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白斑综合征、烂鳃病、以及“水瘪子”病等,广大养殖户应注意以下防控技术要点:
1、白斑综合征:(1)投喂冰鲜饲料存在传播病毒的风险,养殖中推荐采用配合饲料。(2)在养殖过程中应避免近缘虾蟹的混养,减小疫病相互传播的风险。(3)怀疑白斑综合征发生的情况下,保持养殖水体的高溶氧、低氨氮和低亚硝酸盐状态,维持养殖水体的温度、pH和盐度等水质指标稳定,可减缓发病速度。(4)在饲料中添加大蒜,连翘、板蓝根、甘草等中草药浸出液,维生素C等提高河蟹的抗病能力。
2、烂鳃病:(1)清除塘底多余淤泥,用足量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杀灭塘底有害微生物。(2)定期换水保持水体透明度,通常情况下河蟹养殖后期3天换水1次,换水时应避开蜕壳高峰期,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水改底。(3)因纤毛虫寄生后继发感染的烂鳃病,需要先使用硫酸锌三氯异氰脲酸粉(水产用)、硫酸锌粉(水产站)等杀虫后,再开展下一步细菌性烂鳃病的治疗。(4)细菌性烂鳃病应采用外用和内服相结合方法进行治疗。一般先使用消毒剂,如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复合碘溶液(水产用)等全池泼洒,病情严重的隔2天再外用1次,同时结合内服抗生素和中成药,一日1次,连续投喂5~7天为一个疗程,用药时注意增氧。
3、河蟹“水瘪子”病:(1)以颗粒饲料投喂为主,适度搭配玉米、南瓜等植物性饲料,前期和后期育肥阶段辅助投喂高蛋白动物性饲料;(2)根据天气情况,掌握池塘的溶氧、pH值、温度等理化指标,及时开启增氧机或泼洒长效增氧剂,保持池塘溶氧稳定在4毫克/升以上。连续阴雨天要及时调控水位,保持滩面水位不高于40厘米,提高池塘水温,以增加池塘有效积温;(3)河蟹生长旺盛季节(5-9月),在饲料中间隔5-10天添加乳酸菌、免疫多糖、多种维生素等,提高河蟹的免疫力;(4)采取多品种水草间作,可选用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保持池塘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面积的40-50%;(5)选择温和性消毒剂消毒水体,减少化学药物对河蟹的刺激。
(市水产站供稿)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