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峰会大数据产业现状蟹文化小螃蟹
小螃蟹,大学问。吃货们关心的是吃蟹的学问,但要想让全中国的吃货们都能够大快朵颐,更需要的是整个河蟹产业发展与成长的学问。在16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河蟹互联网产业峰会暨“特色田园乡村”发展论坛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的三位专家,就河蟹产业大数据应用、产业现状和可持续化发展以及蟹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见解分享。发布:中国河蟹大数据应用白皮书杭汉源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博士杭汉源在峰会上发布了“中国河蟹大数据应用白皮书”。他表示,通过与中国蟹库网的合作,对河蟹全产业链大数据进行建设并研究,采集了河蟹苗种追溯、养殖环境的检测、投入品投放监测、成品蟹捕捞和存储、标准化包装、流通、全程追溯和产品深加工等全产业链中的各项关键数据。中国河蟹大数据应用白皮书的发布,除了帮助河蟹产销者依据市场规律调整河蟹养殖结构与行为,准确判断河蟹产销时机提供参考和建议,对于河蟹产业链延伸、相关农业部门可以监测农村经济运行、行业协会对产业链信息数据库对接和更新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表示,这份白皮书可以称的上是“横着走的数据科学”。演讲:河蟹产业现状和可持续化发展周刚农业部河蟹行业首席专家、江苏省河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江苏河蟹产业规模很大,有多万亩,将近亿的产值,蟹种培育以大户集中培养与小户分散培养相结合的作业方式为主,目前河蟹养殖产业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但是依然面临着在苗种供过于求,良种覆盖率低,蟹种质量良莠不齐,优质蟹种供不应求,成蟹放养密度提高,河蟹养殖成本攀高、养殖利润压缩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可持续的发展。在周刚看来,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特色田园乡村的发展,通过加强养殖环境的控制调整,促进地域养的不同养殖技术方法交流,让养殖户及时跟踪掌握市场行情,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拓宽河蟹销售渠道,促进渔民增收,再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才能够实现江苏河蟹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文化:高品质河蟹营养特征及食文化成永旭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多年的吃蟹历史,宋朝吴江徐自道《游庐山得蟹》一诗中“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是对食蟹最有名的感慨。中国的河蟹年产80万吨,有着亿元的产业价值,河蟹文化已然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农业及饮食文化之中,河蟹的“肥、大、香、鲜、甜”让人垂涎欲滴,而河蟹也具有不畏艰险、自强不息、不忘初心、矢志不渝、淡薄人生,为人低调等品质,成教授将食蟹和蟹的文化象征做了充分证明,将河蟹养殖者、研究者、从业者们对于生产丰收、科学进步的喜悦,还有对于河蟹深厚的感情和那份深远的情怀一一展现。
上一篇文章: 大闸蟹和毛蟹的区别 下一篇文章: 89月河蟹5壳关键期,如何降低蓝藻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