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绘就致富新蓝图长兴漾荡河蟹甜到村
俗语“秋风起,蟹脚痒”说的便是金秋时节螃蟹肥美,螃蟹一般分为两种,即河蟹和海蟹,其中大闸蟹是河蟹的一个品种。在长兴县洪桥镇的河蟹交易中心,一排排饰有红色螃蟹的路灯俨然一道亮丽的蟹乡风景线,沿湖隔网上“精准扶贫助农增收”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水质清冽漾荡大闸蟹有点甜
地处南太湖河网地带的洪桥镇,境内水域广阔,天然湖泊星罗棋布,历来是大闸蟹生长的理想之地。当地百姓将大小不一的湖泊称之为“漾荡”。漾荡牌太湖大闸蟹由此得名,有着“双螯啰出琼酥香”的美誉。
农户打捞“长兴漾荡河蟹”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地的渔民售卖的“长兴漾荡河蟹”就名声在外。90年代初,随着“长兴漾荡河蟹”市场需求的增加,洪桥镇开始人工养殖河蟹。“刚开始,整个镇不超过10户人家养殖。”长兴洪桥漾荡牌河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钱金元回忆当初说,“我们吃过很多苦也走过不少弯路,但因为蟹的价格卖得不错,第一批村民基本都靠着养蟹发家致富了。尝到甜头的洪桥村民开始相互取经,逐渐加入养蟹的队伍。”年,长兴洪桥漾荡牌河蟹专业合作社成立,并推出统一品牌——漾荡牌大闸蟹。
漾荡牌大闸蟹壳薄,背青色油亮,隐有黄色纹路,肚呈象牙白,金爪黄毛特征显著,活动能力强。熟制后,外壳脆、背橘红透黄,肉质细腻,味鲜带甜。“漾荡河蟹有点甜”已经深入食客心间。
蟹的品质好不好,水质是关键。为了保护太湖水质,当地政府一直禁止有污染企业的进入。漫步在太湖周围,时常能看到一行行白鹭在湖面翻飞起落。“这样绿色生态环境下养出的蟹怎么会品质不好?”皮肤黝黑的钱金元兴致勃勃地介绍起自己套养的沼虾和河蟹,只见他熟练地用手一拉、一拧,一网活蹦乱跳的沼虾跃出湖面。“我们一直在尝试实施科学的混养模式。自然状态下的水生物是多样的、混合的、立体的,青虾的特点是生长周期短,自繁殖快,受市场欢迎,虾能吃掉蟹吃剩下的残渣,还能净化水质。此外,我们还在逐步提高套养技术,推广至鳜鱼、沼虾、澳洲小青龙、河虾等。”通过更新养殖技术、提升蟹苗品质、改造蟹塘、尝试多元化套养等方式,河蟹养殖产业更加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政策扶持村民增收甜到心坎上
为做大做强河蟹产业,长兴县政府年出台了老鱼塘改造扶持政策,年加大对标准化鱼塘和河蟹、生态鳖规模化养殖的补助,推动了河蟹池塘养殖产业的飞速发展。
年底,长兴县把洪桥镇定位为以水产养殖为特色产业的特色镇。品牌统一、收购价统一、包装统一、售价统一让养蟹大户吃下了定心丸。长兴县利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生产的漾荡牌太湖大闸蟹,是浙江省绿色食品认证的唯一淡水产品,先后荣获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及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全国河蟹优质奖等多项荣誉。今年“长兴漾荡河蟹”将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
每年的10月中下旬是河蟹最为肥美的时节。村里对今年的市场销量充满信心,预计今年的销量比上年增长25%,长兴县洪桥镇农办副主任高利辉表示,“我们一直在品质上下足功夫。每个农场都安装了农产品追溯系统,生产过程中加强质量管控,在产地做好产品质量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能流入市场。”
年,洪桥镇被命名为“中国河蟹之乡”、浙江省省级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为了让大闸蟹走得更远,洪桥镇党委政府近几年来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扶持和推进漾荡大闸蟹特色产业的发展。村里建起了河蟹扶贫基地,结对贫困退役军人、贫困党员、贫困大学生10户,进入基地养殖河蟹、青虾。基地以实现精准脱贫为目标,通过免费提供蟹塘、蟹苗虾苗、生物制剂及饲料、蟹虾收购、销售帮扶等措施,不定期对贫困户开展水产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并组织河蟹养殖“土专家”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服务,让贫困户实实在在学到技术,完成“输血式”到“造血式”的扶贫转变,帮助贫困户树立信心,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年,在长兴县农业农村局水产站的指导下,合作社创新河蟹保膏技术,延长河蟹品尝期3—4个月,让市民在春节期间也能吃到鲜香味美的大闸蟹。目前,合作社河蟹养殖面积余亩,其中核心园区河蟹养殖基地面积余亩,年产成蟹吨,实现年收入1.2亿元,今年初,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余户,帮助合作社成员每亩增收元。
留得住绿水,记得住乡愁。而今,河蟹基地另辟蹊径,走上了乡旅融合的发展道路。村里新开发了江南水乡漾荡之旅,通过七斗漾旅游观光区,河蟹垂钓园,融合周边三产发展,让各地的游客能够零距离感受赏心悦目的水乡风景,品尝滋味鲜美的虾蟹。
(李婳)
来源:中国食品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