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临近蜕五壳,关注这几点,养殖户翻倍增

8月是一年中温度最高时期,也是水生动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大闸蟹也进入四壳结束五壳来临的阶段。螃蟹第五壳一般认为是养殖环节最关键的一壳,将会直接影响螃蟹规格品质。华东地区作为国内大闸蟹的主产地,这一时期时常会受到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袭扰。连续的阴雨天气、水温变化大,气压低,光照差、溶氧低,影响河蟹的摄食和正常生长。最为严重的是因水体上下对流加剧,导致池水倒藻,底层严重缺氧,pH值升高,河蟹生存环境恶劣,加上水草因光照弱、生长缓慢和萎缩,出现池水“浑浊”和水草“粘脏”现象,河蟹容易发生疾病,往往会出现死蟹、“暴塘”等严重事故。因此,高温季节的饲养管理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康养殖合理育肥

河蟹脱第五次壳前后是摄食旺季快速生长阶段,也是河蟹积累营养的重要时期。目前,江苏地区有经验的养殖户在这一阶段习惯于采用颗粒饲料搭配冰鱼、螺蛳肉和玉米、黄豆等植物性饲料。确保河蟹生长的需求,提升河蟹上市的个体重。经过多年的工艺改进,河蟹的人工饲料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比较高品质的河蟹人工饲料饵料系数约为1.7—2左右,只有冰鲜鱼的1/2-1/3,对于养殖户而言是一个比较经济的选择。但是,冰鲜鱼具有促进性腺(母蟹“蟹黄”,公蟹“蟹膏”)发育,降低肝胰脏负担,补充全面营养的作用,在诱食性上也更有优势。不过,冰鲜鱼劣势也很明显,很多冰鱼含有大量的病菌,河蟹采食感染肠炎的概率大大增加,进入水体后易污染水质,高温期间更是如此,需要养殖户谨慎选择投喂量。

在植物性饵料选择上投喂最多的就是黄豆和玉米,特别是玉米的投喂,对促肥增鲜、上膏上黄有很大的作用。对于玉米的投喂,建议养殖户蒸煮过后再喂河蟹。因为玉米通过高温蒸煮后,玉米粒内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成有利于河蟹吸收的单糖,在酶的作用下,玉米的淀粉纤维素转变成低碳糖,蛋白质和脂肪也在生物酶的作用下转变成氨基酸和脂肪酸,更利于河蟹吸收。如果是浸泡玉米,由于玉米内物质没有转化成容易吸收的小分子,有些物质难于消化吸收,随后排出体外,造成浪费。所以,玉米蒸熟后更有利于河蟹消化系统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二、合理解毒

近日,就有一名养殖户反映自己塘里的河蟹呈现急性、大量的死亡,可以说几乎在一夜之间死亡大半,初步统计该池塘有多斤的河蟹死亡,水质检测发现亚硝酸盐、氨氮等普遍偏高。因此可以判定河蟹中毒死亡,养殖户表示平时也有采取过解毒措施,对于螃蟹的死亡无法理解。许多养殖户习惯于采用有机酸解毒,但有机酸处理亚硝酸盐的作用并不明显,解毒的时候要做到专毒专解才能节省药物成本并有效地解毒。

池塘当中的毒素是多种多样的,从来源上可大致分为两种——“外源性毒素”、“内源性毒素”,归根结底池塘毒性的爆发是池塘生态系统被破坏的表现。为了追求产量,现在的河蟹养殖模式都是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加上蜕五壳时期的育肥养殖户大量的投喂高蛋白的饲料和冰鲜鱼,导致池塘的底部和水质容易恶化,水体的生态平衡被打破,致使内源性的毒素(来源于饲料、残饵、粪便、藻类、动植物尸体等的毒素)即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剧毒物质释放出来,导致河蟹的中毒死亡。同时外源性的毒素(来源于养殖户的不当用药,如杀虫药、除草剂以及其他农药的使用)导致河蟹的中毒死亡。

河蟹蜕壳期体质脆弱,容易感染细菌,在河蟹蜕壳期消毒尤为重要。消毒产品建议选择无刺激生物消毒剂,控制水体有害菌群数量,为蜕壳螃蟹保驾护航。在河蟹的养殖的过程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毒素,养殖户务必要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否则就增加了成本反而还没有什么效果。

三、管控水草

水草管护是高温季节的难点和重点,根据水草的生长特点,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要做好“三控一保”(即控制密度、控制高度、控制分布和保持水草旺盛的生命力),起到净化水质和增加水体有效溶氧的作用。高温季节,在高淳养殖环沟模式广泛采用的“水韭菜”之类水藻生长旺盛。养殖户要及时割去水草上部的草头和疏除水草,要求水草没入水面30cm左右,并疏理通道留出水草生长和河蟹的活动的空间,增加光合作用,建议水面覆盖率始终维持在50%-60%左右。要及时清除漂浮的水草,防止腐烂而败坏水质和滋生病菌,同时还要防止饲料不足时河蟹会破坏水草。水浅的蟹池高温时可移植一些水花生、空心菜等漂浮植物,用粗草绳或竹竿拦成片,起到遮阴降温的补充作用,为河蟹提供阴凉的栖息环境。

四、调控水质、底质

高温季节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31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