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饲料的河蟹,新品种终于育成了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年水产新品种公告,其中南京农业大学研发的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金农1号”成为了发布公告中的重要一员。这一品种经过了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刘文斌教授团队与江苏海普瑞饲料有限公司、江苏华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培育了10多年而成,由张定东教授担任首席完成人。这种绒螯蟹的最大特点就是全程只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养殖,这也符合农业农村部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的目标,为河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河蟹新品种“金农1号”的背景河蟹,即中华绒螯蟹或大闸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动物,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以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品质最佳。然而,随着河蟹规模化养殖的推进,养殖产量不断攀升。过去的养殖方式主要是池塘养殖,而幼杂鱼是主要的饲料来源。然而,传统的喂养方式存在质量安全不可控、水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机械化、智能化投喂等问题。因此,业内专家早在20年前就呼吁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然而,由于固有的观念难以改变,传统农户一直偏好喂养幼杂鱼。
为解决河蟹养殖中配合饲料适应性的难题,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刘文斌教授团队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尝试培育一种更适应全人工配合饲料的河蟹新品种。他们选择了长江水系的一些野生中华绒螯蟹和重要的养殖区的人工养殖的中华绒螯蟹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多代选留技术,持续选出生长快、生长大的优质个体。经过持续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培育出了适应全人工配合饲料的河蟹新品种——“金农1号”。
培育过程及特点为了培育“金农1号”,团队首先从长江水系的江都至泰州段收集了野生雄蟹,然后从江苏高淳、金坛地区收集了养殖雌蟹,共计构建了只个体的偶数年基础群体和只个体的奇数年基础群体。在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的条件下,通过群体选育技术,连续5代选育而成“金农1号”。河蟹的繁殖配对需要按年份区分,因此培育这个品种相较于其他水产品更为复杂。
经过多年的小规模试验和生长性对比试验,与其他中华绒螯蟹品种相比,17个月龄的“金农1号”体重提高了12.41%,饲料转化率也有显著提升。这一品种可适宜在全国水温10℃-2℃的可控淡水水体中养殖。在养殖方面,“金农1号”相较于传统养殖方式有着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益。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劳动效率。而且河蟹的品质和风味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具有味鲜无腥、脂香味浓、口味回甘、膏黄丰满、不易退膏等优点。
河蟹产业的发展和前景近年来,河蟹产量逐渐趋于稳定,养殖业开始注重生态、效益和品质的提升,绿色健康养殖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为了提供给养殖户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南京农业大学团队还为养殖户撰写了详细的中华绒螯蟹“金农1号”推广指南。一个养殖户的经验也证明,使用“金农1号”河蟹品种,配合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养殖技术,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河蟹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我国每年消费的河蟹量超过万吨,市场需求旺盛。而河蟹的品质和产量都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收益。因此,推广使用如“金农1号”之类的改良品种,不仅可以提高河蟹的养殖效益,还能促进河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小结“金农1号”河蟹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为河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新动力。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河蟹养殖业更加绿色、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农业科技创新能够继续加大河蟹品种改良和养殖技术的研发力度,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