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严重低估的天津中秋文化

“月亮光光,骑马燃香,东也拜西也拜,月婆婆月奶奶,保佑我爹做买卖,不赚多不赚少,一天赚仨大元宝。——天津中秋节老话

如今的中秋节在天津人眼里,基本形成了几个标签:月饼、螃蟹,或是提到中秋想到的是放假、旅游等。

▲月饼界出现了小猪佩奇

当韩国的端午祭已经在年成功申请“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时,一时间令人气愤之余还有更多反思。从那时起,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秋节,在韩国人眼里,与春节一样重要的节日,甚至比春节还要看重,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会把中秋又拿去申遗。

而属于天津的中秋传统文化,明显被低估,也是极其不正常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或是在中秋时节,八月十五这一天里能想起几句“明月几时有”的诗句,抬头看看圆咕遛丢的月亮,吃口月饼,这就算是中秋了。

过中秋节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吃月饼,现在的月饼包装是越来越精致,馅料也越来越讲究,甚至连什么鲍鱼蟹黄海参的都入馅了,要搁以前,介不叫糟践东西吗?

事实上是这样的吗?传统节日都在习惯西式过法,很多天津中秋民俗文化,已经开始被淡忘,甚至远离我们的生活,这是极其不正常的现象。如果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比重为五比五,这应该才算的上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冲突的一个完美比重。

烙月饼用的月饼模子

记得去年中秋,我报了一个旅行团去美国,在一家天津人开的中餐馆里吃到了很多年前吃过的“天津月饼”烙月饼。

随后这位天津老板跟我们聊了好多关于天津中秋节的民俗文化,什么拜月、供兔爷、爬月,在场的所有来自天津的旅客全程懵了,还不如在外面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天津人,羞愧难当。

小时候过中秋节,有的长辈称之为“八月节”,那时候家家户户自己烙月饼,老月饼用的模子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周边是花牙子,图案是桃花围绕着一座小房子,后来大了才明白这小房子应该是月宫,里面有一个站立的兔子在捣碓,捣碓在人间本来是舂米。

网上曾流传着关于月饼的一则故事:

月饼厂商零成本生产的月饼券,70卖给经销商,经销商80批发给公司或者个人,公司发给员工当的福利,员工并不能消化所有的月饼券,50块钱卖给黄牛,月饼厂商以60块钱的价格回购黄牛手中的月饼券,皆大欢喜。

挺有意思,也挺天才的,其实细心一想,能看出很多人已经不怎么吃月饼了,或是没那么情有独钟了。

今年你收到月饼券了吗?

中秋节,意味着小长假的来临,旅游也成了如今过节的首选庆祝方式。每年放假期间,经过天津的各条高速公路堵车盛况可见一斑。

各类景区也是人声鼎沸,照相照不到景点,照的是人海。蓟县盘山等地更是出现需要几个小时排队才能坐上缆车的事。

现代的中秋节庆祝方式,正在挤压真正传统中秋节。

天津这座讲究生活的城市,也不能幸免被现代生活所碾压,不过还好,仍有一部分人还能记住曾经的天津中秋文化,只不过这些文化的死守者们被更多的现代热潮所淹没。

中秋节,能在朋友圈了看到更多的是各类商家做出的五花八门庆贺中秋的海报,以表示存在感,或是为了宣传为目的做广告。这类来自朋友圈网络过中秋的祝福中,除了说几句喜庆话,是必须有他们的企业LOGO、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