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名垂千
冯久和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15岁时正式拜东门派名家黄恒颂为师,学习寿山石雕技艺。早年继承师法以雕刻动物为主,其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他在寿山石雕界声名鹊起,后来又涉足花鸟。
冯久和技艺精湛,作品以大气著称,不论是动物、果篮或是花、鸟、鱼、虫,都富有生活气息,被海内外收藏家誉为造型艺术的有心人,他将自然美与艺术美和谐巧妙地结合起来,创作出一个个生机盎然的艺术臻品,令人叹为观止,在艺坛上独树一帜。
作为以擅长巧色和写实类作品著称的雕刻家,冯久和要求自己的作品真实有力度,他认为,“寿山石几乎不存在石质的优劣好坏之分。高手可以把劣石变作良石创作出佳构;低手却只能把优石变作劣石雕成残品。”,技巧上“除了单纯的技巧问题,更有赖于对寿山石的理解。”
冯久和大师所获荣誉
年作品《福满门》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展“优秀奖”;年作品《丰产母猪》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展“创作优秀奖”;年作品《花果累累》获全国工艺美术展“优秀奖”,并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封面;年作品《香果盆》、《大花篮》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展“优秀作品奖”;年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年被评为“寿山石雕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冯久和大师部分作品欣赏
含香蕴玉高山石现藏于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
鸟鸣花果艳
鸟语花香荔枝冻石
福临门高山石
冯久和年出生,家住福州市鼓岭西面的秀岭村。童年时福州遭日本侵略两次沦陷,时局动荡之下学校外迁,导致他考上初中后只读了16天就辍学了。16岁时他家里给寿山石雕艺人黄恒颂送去斤大米,他正式拜师学习雕刻工艺。
三年学艺出师后他又跟了师傅几年,日夜守在师傅跟前。旧社会搞寿山石雕这一行很多艺人连饭都吃不饱,黄师傅同时在三四家店铺里坐堂也养活不了家人,冯久和跟师母每天早起磨米浆,做油炸饼去街上售卖才得以维持生计。
年冯久和进了手工业互助组、合作社,工作勤奋上进。与其他年轻艺人一样,目睹新中国社会新气象,受革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的影响,冯久和尝试用雕刻来表现社会理想。他创作了《丰产母猪》,反映农村合作社“猪多、肥多、粮也多”的生活理想,给我们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一个堪称经典的象征图式。
为塑造群猪形象,他常去养猪场和老百姓家去观察母猪和小猪的动态,那个时候没有相机,完全凭记忆,要把猪的动态和神态记住,回来边回忆边构思。
他说:“要熟悉猪的生活习惯,领会猪的感情,体验猪的生活。只有做到这一点,作品才能引起观众的联想,也才能感染观众。”他不知不觉已经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
丰产母猪高山石
菊花螃蟹篓荔枝洞石
四季如春水洞高山石
向冯老致敬愿您在另一个世界依然有寿山石为伴-END-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