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青虾生态混养模式效益更高

为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增加水体空间利用率,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选择河蟹、青虾生态混养模式。一、池塘条件靠近河边,水质符合无公害基地标准坡比约为1∶2.5,平均水深1.5米。池塘安装有微孔增氧设备,池塘四周围有高约50厘米的尼龙薄膜,进排水口均扎有60目的尼龙绢网袋,防止垃圾入池和虾蟹外逃。选择日光充沛的天气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清理消毒,用量为千克/亩,生石灰用水化开后趁热全池泼洒,后晒塘冻土至月底,塘底晒至全面发白、干硬开裂。苗种放养前半个月灌注新水,后施用腐熟后的有机肥,用量约为千克/亩,泼洒益富源水产专用菌液调节水质,每亩投入3-5公斤。河蟹喜食螺蛳,2月下旬可投放螺蛳以培养天然饵料,每亩千克左右,之后每两个月补投一次。二、苗种放养三月中旬进行蟹种放养,蟹种以体质健壮、肢体健全、蟹爪较长、活动能力强、平均规格只/千克的长江系中华绒螯蟹为佳,放养密度为只/亩。放苗前,先用食盐水对蟹种进行浸泡消毒,再放岸上,让蟹种自行爬入池内。放苗时蟹塘水深应在80厘米左右,选择深水放苗。半月后放入虾苗。选择活力强、无伤残的淡化抱卵虾苗,每亩投放量为尾。同时,池中还可放少量的鳜鱼和白鲢。三、池塘管理1、水草移植与管护水草的种植时间约为清塘后半个月,待塘内消毒药物药性散去即可。为维持水域生态的稳定,需种植多种水草。先在中间部分栽种伊乐藻,后在四周栽种轮叶黑藻。栽种不宜密集,便于水体流动,也利于增大青虾生长空间。水草长势以水位为准,水草不烂根、不漂浮、有活力。若水草断根上浮,需及时捞除,以防水草腐烂败坏水质;若水草漂浮,可用磷和硼的复合肥促其根须生长。若水草生长不良,可施入适量无机肥促进水草生长;若水草出现生长过密,可在水草丛中间隔8米开辟一条宽1.5米左右的通道,以促进水体流动、增加池水溶氧。水草覆盖率宜保持春季40%、夏季50%、秋季60%(根据套养青虾的密度,适当调整水草覆盖率)。2、水质调控(1)掌握“春浅夏满、先肥后瘦”的原则。春季水位一般保持在1米以下,便于水温上升,促进蜕壳;夏季一般保持1.5米左右,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河蟹死亡。早期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中后期逐渐提升透明度至50~80厘米。高温季节,每天加注新水,每周换水,清晨太阳升起时是最佳换水时间。定期施用益富源水产专用菌液改善水质和底质,要求pH值在7.5~8.8、氨氮小于0.5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01毫克/升、无硫化氢,保证水质理化指标达到无公害基地要求。3、饵料投喂饵料投喂满足河蟹需求即可,青虾的饵料来源主要是河蟹的残饵。河蟹饵料投喂坚持“两头精、中间青”的原则。每天分上午、下午两次投喂,以下午为主,投喂时间一般选择傍晚。饵料以螺蛳、小杂鱼和河蟹专用颗粒饲料为主,全池均匀投喂。根据河蟹的吃食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以当天吃完为宜。河蟹蜕壳阶段,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免疫多糖、益富源水生动物促长剂,增强河蟹体质。4、病害防治坚持“绿色生态防控、渔药减量增效”的方针,定期使用消毒剂消毒杀菌,使用生物制剂、中草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5月份和9月份,每亩用纤虫净兑水泼洒全池杀虫,每半月用一次水产专用em菌液改良水质。6-8月,在蟹饲料中交替添加2%纯中草药制剂。用药时,需避开河蟹、青虾的蜕壳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22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