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样的底线,你就配过什么样的生活

看到一张照片。上面有一个问题。

腾讯问"你最想对小时候的自己说什么。"

答案有几个。

A多谈几次恋爱

B快让父母买房

C对不起,没有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D别着急长大,长大了不好玩

腾讯让网友猜"哪一个答案是最多人的选择?"

答案是C:对不起,没有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一个简单的句子,说出口也就两秒。

但从小时候的梦想细数。

遇见了哪些人,放任自己干过哪些事。因为谁改变了一些什么?又因为谁放弃了一些什么?

然后一点一点的调整自己的目标,然而却忘记了,从哪一天开始,我想成为的那个人就这么消失在了地平线的尽头。

每个人都有故事,角度和时机若恰当,就像歌曲唱的一样——都值得被歌颂。

可很多故事我想连当事人自己都忘记了,谁还会帮你记得"你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成现在的这个自己的?"。

我们只会记得"当初我想成为的那个人,现在离我好远。"

当我们真的遇见了小时候的自己,那个说"我要做科学家,做警察,做医生,做一个能保护大家的人,做一个能赚很多钱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花的人,做一个能娶幼儿园最漂亮小女孩,做一个能嫁给幼儿园最帅男孩的公主??"的孩子,眼里没有迟疑,话里也无含糊,好像我们的人生这么大声喊出来,就真的能朝着那个方向,路途遥远却事事平坦,偶尔分支却心无旁骛。

我们愿意告诉他们真相吗?

A真相是人生残酷,我们给自己的人设崩塌,对不起。

还是。

B真相是我并没有对自己足够尽力,没有完成你交给我的种种任务,对不起。

很可能,到了今天,我们自己也分不清楚真相,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没有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本想把照片分享出来,但已被河蟹)。那是中国最敏感时期,开批斗会被解密照片。胸前挂着大纸板,写着标满惊叹号的文字。带着高高的纸糊帽子。脸上被画的一塌糊涂。身上挂着闹钟,板凳,扫帚??如果不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应该会笑起来,觉得你们真是太会玩了。

单看被批斗的人,真的像是一场恶搞。但周围群众一张张认真到不能再认真的脸,挥舞的手臂,正喊着口号的嘴唇,他们的投入让一切变得认真。我并未经历过这段时期,我的长辈也从未跟我提及过这些,每当网络发生一场又一场网络骂战时,总有人说这种人人诛之的场面,像极了当年的历史,我才开始留意一些以前从未在意过的东西。

我会想,如果照片里的群众是自己,那么在多少年之后,我会觉得尴尬,会觉得内疚,会觉得那是年少的自己?我想象不到,我想象不到一个不冷静的自己,在开启某种狂热模式之后,还能不能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模式,有可能上了瘾,有可能幡然醒悟。

有一句话说"你看一个人的底线如何,你就知道他未来配得上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我在阅读的时候,把"底线"两个字改成了"克制"。"你看一个人对自己是否克制,你就知道他未来能配得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郭德纲把微博的评论关了,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他的采访中说了几句,大概是这个意思——因为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伪装成另外一个人,没有人被法律约束必须要对自己负责,所以他们说的话并不是正常人际交往中他们会说的,可在网络上他们说了。

当给你一种环境,让你可以把心中的恶毫无后果的释放出来,你认为这是一种发泄,但这对你也是一种伤害——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克制。什么是克制?我想克制并不是让你把自己伪装成另外一个人,也不是让你改变自己的性格去看别人的脸色,我想克制可能是你要爆发时,你能让自己先冷静十秒。克制也可能是有些不得不说的话,你能让自己搁上一夜想好了再说。克制是"我愿意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每句话我都清楚的知道说出来会产生的后果。"可惜的是,多数人敢拍着胸脯做自己"我当然愿意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只有很少数的人明白什么是"我清楚我说的每一句话可能会造成的后果。"

克制是"自己"与"人性"的斗争。我曾经很好奇一件事,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社交平台会取假的名字,发表一些肆无忌惮和自己身份不匹配的言论。一旦有一天,你把他在网络上的言论和他本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觉得惊讶。

有些人文质彬彬,在网络上却满口脏话。有些人清丽可人,网络上却刁钻刻薄。注册小号,有多个ID,有人是为了情趣——我想让你知道我的生活,但不想让你一眼就能看透。有人是为了放大心里的恶,找茬,挑刺,讽刺,侮辱,谩骂,其实有人愿意这么做和这篇文章没什么关系,只是有太多的年轻人并不清楚"放大内心的恶"这件事情是会上瘾的,你放任自己言行不一致时就注定了你无法专注成为一个纯粹的人(除非你生活里也是一个这样的人,我不花时间讨论这种人。而最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最终不是属于年轻人的,而是属于纯粹的人。

出来学习了一段时间,认识了一些其它国家的新的朋友,有一点我是自己学到了很多的,我和新的朋友讨论了很多问题,涉及各个方面,我想了解大家在不同角度的看法。最后我会发现,无论我的,还是其他人的任何观点,新朋友们都表示能够理解,但不认同,尊重彼此,哪怕再熟的朋友,都很少有对错的争论,只有价值观不一致的理解。

很多事情不是非得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也不是极力指责他人的过错,当你强大了自然就能用言行去影响到周围的人。我二十多岁的时候认识了一些朋友,幸运的是,他们都是这样的人,从不指责,只是默默自己去做,和他们在一起,你不自觉就想像他们一样,朝他们靠近,去思考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自己要怎么做才变成这样的人。影响和改变他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指责的语言,而是克己的行为。

随便睡到几点,想干嘛就干嘛,爱上班不上班,张口就能说出心底觉得最想发泄的话,这些当然很爽,爽到爆有没有,可除了让你现在爽了一会,然后呢?你人生不是能只是靠爽这一两秒就能一直撑下去的,一人一天就有8万6千秒,你怎么应付剩下的时间呢?

放任底线的自由,虽然爽却容易让人沉沦。

但自设底线的克制,虽然难却会上瘾。

有次开会,大家突然聊起了一个问题,读这篇文章的你也不妨问问自己——"你的人生中都有哪些自己的原则?"

有人说:每次下夜班,看到有卖水果的人,我都会买一斤。

有人说:只要有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对他们说谢谢。

有人说:我绝对不会迟到。

有人说:我每天都坚持要跑十公里。

有人说:我每个月都要存几千块钱年底给父母。

有人说:只要有人帮了我,我就一定会告诉自己只要有机会和能力了,就一定要报答回去。

还有人说:我绝对不允许别人骂我父母,只要骂了,我就会撕逼。

种种奇怪不奇怪的原则,有的是真原则,有的却是小固执,但人们说起这些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自带原则的人看起来是那么的不一样,当然也有人很纳闷,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坚持什么,睡觉吃饭呼吸上班算吗?他们问。当然不算,这些是为了生存,而真正的原则是为了区分自己和其他人,让自己变得更像自己。

他们问我: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自己的原则的?我想了想,大概是在我大学二年级,之前的人生好像都是随着心情过,周围的人总觉得我捉摸不透,我还以此为乐——不被人看透真是一种本事呢。后来才知道,自己并不是很难被人看透,而是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处事方式,完全控制不了第二天心情会怎样,别人就更猜不到。

而所谓的处事方式,就是一个又一个微不足道又细小的原则,当你有了一个原则之后,你的人生开始会因为自己的一个小原则而让道,你会因为自己的小原则而开始对外界说"不",你也会开始做一些改变去坚持和巩固自己的世界,开始有了自我。

正因为这种小小的自我开始冒头,你才会愈加珍惜这种呵护自我成长的感觉,不会过于随意发表观点,会讲道理到不会破口大骂,会分析不会妄加指责。

记得以前看机器猫,里面有一段是这些说的。

"大雄依旧每天上学,却再未迟过到。大雄依然每天挨打,却再未认输过。夜深人静时,他才卸下伪装。抽屉依旧还是那个抽屉,却再也没有了时空隧道。而哆啦A梦,再也不会回来。如果可以,大雄其实还想做那个不幸的大雄。因为不幸的大雄,才有哆啦A梦。"

我不想做不幸的大雄,虽然我的生命中没有出现过哆啦A梦。

我宁愿每天还过着以前一样的生活,但我知道自己开始不一样了。

我只是希望我面对这样问题的时候"如果你遇见小时侯的自己,你想对自己说什么?"

我不会选择"对不起,我没有成为那个你想成为的人。"

我会说:我没有让你失望,你真是蛮幸运的。

隔着时间我们拥抱

你以为我拥抱的是回忆

我以为你拥抱的是未来

他们看到的

我和你在拥抱

(上市两个月,破了一些纪录,蝉联两个月开卷非虚构类冠军,谢谢你们继续相信我,也谢谢你们写的书评。)

从打赏中选读者送礼,是因为很多读者是顺手表示一下谢意,随意我也是顺手表示一下谢意。但如果打赏是为了中奖,那就直接去买双色球比较好,中奖的金额还比较大。所以不要留言说只剩了两块钱都用来抽奖了,我不是体育彩票福利中心。

上一篇打赏中选中的读者是"丽",后台给你留言啦,获得上面这个BWC5的耳机。这次推送打赏会选出2位读者各送7瓶随身装依云喷雾,脸小的话可以用一年吧,随身放包里,男孩用钥匙觉得太娘了,可以送给自己喜欢的女孩。如果你都没有自己喜欢的女孩,那你娘就娘点吧。

刘同

打赏中选一个送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