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遍江南五城,找一笼完美的蟹黄汤包
在所有关于蟹的菜式中,我对蟹黄汤包常怀有最高级别的尊敬。
拆蟹麻烦,包小笼/汤包也麻烦,两两叠加,愈是繁琐,而成品只不过是笼平平无奇的包子,比贵气外露的蟹粉菜要差得远。
——直到你小心咬开的那一瞬间,蟹黄金光乍破,汤汁滚热奔流,半只整只蟹的内容都被凝练浓缩,这内在华丽与外在朴素的强烈对比,总让人觉得很有诗意。
江南地区做蟹黄汤包/小笼的不少,但究竟哪里最好吃,却一直众说纷纭。靖江汤包自然盛名在外,南京龙袍也不甘示弱,年年为蟹黄汤包过节。苏州是大闸蟹产地,蟹粉小笼原料想来不差,而无锡、上海都以小笼闻名,技术上或许有可取之处。
想来想去,企鹅君觉得,还是亲身去吃一遍最靠谱。趁着蟹季末尾,我们从北到南,跑遍五座城市,踏上了寻找一只完美汤包的旅程。
1
南京龙袍
“龙袍蟹黄汤包”,听起来跟当年下江南四处吃喝的乾隆爷脱不了干系,其实它名字中的“龙袍”,指的是南京六合区的“龙袍”,因为江中沙洲形似龙袍而得名,早在明天启年间就开始沿用了。
不过龙袍蟹黄汤包本身,倒是乾隆年间出现的美食,也有人称其为“乾隆汤包”,并演绎出一个乾隆爷来品尝汤包并赞不绝口的(不靠谱)故事……
抛开民间传说不谈,当地人确实很重视蟹黄汤包,从年开始年年举办“龙袍蟹黄汤包美食文化节”,又成立了汤包美食协会、汤包合作社等等。
小小一个镇上,足足塞进了几十家做蟹黄汤包的饭店。随便走进一家,汤包也在菜单上占据高地,“龙袍盐水鹅”、“六合猪头肉”都得往后靠。当地“汤包界三元老”六八农庄、龙袍长江大酒店、老鸿园饭店里,各式金光闪闪的奖项牌匾足足占了半面墙,实在让人期待又疑惑——被捧得这么高的汤包,吃起来究竟怎么样?
右上角还有一幅“汤包王”
汤包一般每笼十个,大多店家必须整笼买,一买就是八九十元。有些两三个人去吃的,实在吃不了,那就去老鸿园,可以吃几个算几个的钱。不过,还是一整笼端上来,“你们先吃,吃完再算”,也不担心客人会“污染”别的汤包。
龙袍的蟹黄汤包,个头比一般的小笼包大,面皮薄,褶子理论上该有33道,对应着汤包制作的33道工序。
然而企鹅君挑了一个数了数,似乎只有二十几道褶…
褶数不是重点,口味才是关键。我们辗转吃了几家,对六八农庄的汤包印象最深。用的只是普通河蟹,但蟹黄蟹肉调得慷慨又均衡,和猪肉馅互相不会抢味,两两相加,反而达到了鲜味的最大值。
六八农庄
可惜连吃了几个,皮都被轻易夹破,暗暗觉得制皮师傅的手艺有点对不起制馅师傅。
六八农庄
相比之下,老鸿园的皮子更加薄而韧,不易夹破,又接近半透明,可以隐约看到里面的汤汁和蟹黄的诱人姿态。不过汤汁偏咸了些,猪肉比例又高,口感反倒不如六八农庄。
老鸿园
和这两家齐名的长江龙袍大酒店,猪肉馅儿占一半,汤汁清鲜,算是汤包的正常水平。
龙袍长江大酒店
推荐:六八农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