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还在伤亡,还有多少问题困惑养殖户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到了四月下旬,这个时间点很特殊,正是一壳结束二壳开始的时候,正是我们养蟹人对养殖一壳阶段的成果进行总结思考的时候。针对河蟹脱壳情况、水质情况、水草情况、底质情况、河蟹吃料情况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要对自己塘口情况进行评估。有些养殖户肯定会说,我家塘口河蟹蜕壳情况不容乐观,伤亡量大。有些养殖户会反馈说我家塘口水比较肥,透明度低,水浑严重。有些老板也会反映说我家水草长得慢,甚至栽了好几次伊乐草也不见水草长起来。有些人会反映河蟹吃料差,同样规格的苗,放的数量也差不多,但吃料量相差很大。看似很多问题,其实也是有相互关联的。在这里我们和大家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呢?

一、气候因素

今年三月上旬至四月上旬已出现了两次气温骤降,形成“倒春寒”天气,温度跳跃性较大,三月中旬温度达到20℃,四月上旬又大降温。

1、对河蟹来说,倒春寒的天气对河蟹应激伤害较大,特别是体质差的蟹苗。一般情况下,天气晴好、温度骤升,河蟹在前期营养积累不够体质虚弱,积温达到后很快脱壳所致,体质虚弱的河蟹,在这种条件未成熟时脱壳,就会出现异常、脱壳伤亡。

2、对于蟹塘水质来说,有些养殖户在前期温度低的时候会使用复合肥或者农家肥肥水,导致温度上升后,水色过浓,指标较高,特别是复合肥,难把控,用下去氨氮非常高,或者水色肥得过浓。一旦水色过浓,对于水草生长会受一定的影响。

3、今年伊乐草价格比较高,受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导致有些养殖户草难买,从而导致水草栽的比较小,密度稀。加上温度低,所以导致水草发棵慢。再加上近期有些老板用药不当导致水草受损,甚至重栽草都很难扎根。

4、同时低温、倒春寒对河蟹吃料也会出现过山车的情况,温度高时,蟹苗质量比较好的,吃料好一点。温度低时,蟹苗质量差的,吃料较差。

二、蟹塘清塘导致环境变化

1、对于清塘药物的了解不到位,导致有些养殖户解毒不彻底,会直接影响河蟹脱壳,一旦有药害,河蟹脱壳就会出现脱壳晚、脱壳伤亡量大等问题。有些塘口也会出现肥水较难的情况。随着温度升高,清塘药物的毒性会随着水温上升,从池底往上冒。

2、有些来不及清塘的养殖户,会使用菜籽饼清塘,这样会导致水不自主的肥起来,虫子多,氨氮高、亚硝酸盐高、pH高等问题。同时还会影响水草,导致水草生长慢、水草挂脏和河蟹脱壳有伤亡。

三、蟹苗质量问题

蟹苗质量对第一次脱壳也有很大影响。放苗和一壳间隔时间往往比较短,优质的蟹苗本身食线饱满、体质较强,在进入蟹塘后能够很快的适应新塘口的环境从而快速摄食,但是体质较差蟹苗则需要更长时间适应,且苗越小适应能力越差,在进入准备不充分的,解毒不彻底的蟹塘时,就会出现上岸上草,甚至脱壳伤亡大的情况。

四、病害

无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真菌感染,首先肯定是先感染体质弱的个体,特别是有些塘口水体不稳定导致的pH高,早晚温差大,导致体质差的河蟹出现气泡病的塘口会有伤亡,鳃水肿,以及出现所谓的牛奶病现象。

针对一壳出现的情况,我们可以在二壳前进行有效的规避。首先,我们一定要加强内服,提高河蟹体质。体质好,吃料才会好,抗病能力才会强。其次,我们马上进入五月份,随着温度的上升,更加有利于细菌滋生。我们对于消毒,一定要定期去做,重在预防,脱壳期多补充河蟹必须的微量元素尽量减少脱壳伤亡。再者就是有些水草生长得不太理想的塘口,我们一定要补草,定期追草肥,对于吃草虫子,我们要及时处理。有些水草生长过于茂盛的我们要定期控草打草头防开花。针对有些塘口用肥不当导致水肥的,我们可以大量换水,再使用芽孢调节水肥问题,定期补充有益藻类,稳定水体。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