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底改不好,河蟹难长好五壳育肥成活率高
五壳关键期,补充虾青素,促进肝胰腺发育,促进性腺发育,增膏提色!
助力养殖,养殖后期收官战,今年收成成败在此一举!
底改是水产养殖之中比较大型的一个话题,养殖户都知道要改底,其实深究起来改底这个话题挺深奥,并不是向池塘当中泼洒使用一些改底药物就叫做改底了。本文将借着五壳河蟹育肥的东风详细地梳理河蟹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底改的方式以及其利弊,并针对改底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以兹能够在河蟹的五壳期间帮助到广大的养殖户朋友,改好底、育好肥、养好蟹。
你所认识到的“底改”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底改”
我们重新审视一下,什么是底改?
为了节省成本、追求高产量,目前河蟹的养殖仍是集约化、高密度的养殖模式,这种模式随着养殖的深入就会导致池塘的底部变差,具体表现为底部有机质增多一般来源于投喂的饲料、养殖动物的残饵以及养殖动物的粪便加上藻类、水草的尸体等,这些物质长期地沉积在池塘底部就会导致底部变差,从而带来大量的养殖问题,为了避免(减缓)这些问题的影响,养殖户朋友们就会定期地采取各种方式来针对性的处理,让池塘的底部能够继续维持高密度的养殖,这个过程就是“改底”。
河蟹五壳育肥,底部是怎样毁掉你的螃蟹的?
现在很多的养殖户普遍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改底可以将池塘底部彻底地改好,这是不正确的,只要在养殖,池塘的生态循环就会持续,池塘的底部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有机质,一旦恶化的速度超过改良的速度底部就会持续恶化,改底不可能将底部彻底改好,只是起到控制底部的作用。
那么底质恶化之后将会从哪些方面给河蟹带来较大的危害呢?笔者总结认为不健康的底质将会从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是致命的!)引发河蟹的养殖失败:
底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养殖中后期,随着投喂和养殖密度的增加,池塘的底部将会持续的发酵,并产生氨氮、硫化氢以及甲烷气体,而河蟹作为底栖的生物,脱壳期间更为虚弱,这些致命的有毒、有害物质往往会造成河蟹的大面积死亡,损失惨重!
底部厌氧细菌大量繁殖
有害细菌一般都是厌氧型的细菌,底部持续地恶化会造成底部缺氧,进而引起有害细菌的大量繁殖,河蟹整日与致病菌相伴,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大量的发病死亡。造成损蟹。
底部滋生纤毛虫寄生虫
同样,较差的底部同样会滋生纤毛虫,此类寄生虫会附着在河蟹的甲壳上,引起河蟹的脱壳不遂,甚至无法脱壳,最终引起死亡。
底部厌氧,河蟹易缺氧
对于河蟹来说,五壳期间做不到溶氧5mg/L以上,其产量和规格都会受到影响,而从我们的长期跟踪的结果来看,往往底质较差的池塘其溶解氧不足2mg/L,甚至不少很少改底的池塘经常会出现河蟹上岸、上草以及损蟹的情况,其核心均是溶解氧的不足。
底部导致整体水质变差
底质的持续恶化会导致池塘整体的水质变差,容易出现红水、黑水的状况,即甲藻或裸藻的大量繁殖,“养蟹先养水,养水先看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河蟹五壳期间一旦底部出了问题将会带来非常致命的风险!那么养殖户如何有效地去缓解中后期底质变差的问题?市面上众多的底改产品哪一种最适合在五壳育肥期间使用呢?马上为您揭秘……
市面底改产品这么多?差别都有啥哪种最好用?
市面上的底改林林种种,但是大都逃不过这三大类:
化学型底改;
生物型底改;
物理型底改;
究竟哪种底改更适合在河蟹的五壳育肥阶段使用?请看下面的表
物理型底改
物理型底改常见的种类为木炭、高铁酸盐、沸石粉等,此类物质可以起到絮凝、吸附的作用,不少养殖户表示用下去水体变得清爽,就是这个原因,但是水体中上层的有机质全都被吸附到了池塘的底部,所以其本质并未真正起到改底的效果,相反还增加了底部的风险,五壳期间不推荐使用!
生物型底改
此类底改的本质为将具有益生菌类的微生物制成颗粒型,微生物如芽孢杆菌、酵母菌以及硝化杆菌等进入到池塘的底部将能够在底部形成优势物种,分解底部的残饵和粪便,同时和有害致病菌竞争营养,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同时能够降解池塘底部的亚硝酸、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解除五壳河蟹脱壳期间重大的危险源!五壳期间建议每周使用一次。
(养殖末期大促,限时5折!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47.html